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国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TUhjnbcbe - 2023/3/27 20:15:00
北京皮肤科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产业园区: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

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按照不同的角度有多种类型分类,根据玩转园区(cnyuanqu)里的分法,最常见类型有: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

产业园区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诞生、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实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

产业园区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模式、经济管理体制、积极利用国际资金技术,以及加快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已由过去的资源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而发展园区经济,成为提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园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中的新模式,未来还将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以及龙头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完整的设施、优惠点*策和一体化的服务,形成适宜企业成长的“土壤”,招引外来企业,整合周边资源,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从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看,大致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1、创建与探索阶段;2、快速推进阶段;3、创新突破阶段;4、转型升级阶段。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迭代作用,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园区逐步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园区形态也不断演进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制约了园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区规模小,没有企业集群大规模入驻,企业之间关联度低,难以形成产业链

根据发达国家和先进园区的经验,产业园区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能量。园区发展大体上要经历4个阶段:

1、划定一片区域专门从事生产活动;

2、行业细分,同类企业入驻对应的园区;

3、产业链扩散,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4、形成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的产业园区大多都脱离了第一阶段,摆脱了大杂烩式的粗放发展过程,但企业间各自为战,产业链效应尚未形成,处于却有产业无集群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行业进入平稳期,*策红利在消减,园区亟需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拉佐尼克根据创新能力和创新战略的差异,把企业分为领导型、跟随型和生存型三种类型。

领导型企业,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成语领域,在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它们能够把控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也是产业集群的龙头。

跟随型企业是指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采取跟随、模仿、学习和创新战略的企业,它们往往被动接受现有的技术和市场条件,跟随领导企业的步伐,特定情况下也会主动研发技术和开拓市场,是产业集群的骨干力量。

生存型企业是指那些既没有技术创新能力,也没有技术研发团队的企业,这类企业以低利润谋生存,属于可有可无的部分。

以上3类企业在一个集群中,彼此间发展出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进而衍生出内生创新能力。

许多园区在吸引产业方面盲目追求数量,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即没有适当引进上下游产生企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园区内企业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达到专业化、高端化的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产业园区的产业构成仍以传统产业、低附加值生产活动为主。企业生产活动按所处产业和低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等,按产出的性质还可以分为最终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一般中间产品生产等。

集群中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活动特征决定了集群的产业构成。从产业构成和生产形式看,目前我国产业集群覆盖了从纺织、制衣、五金机械等传统产业到医药、电子等现代产业,既有中间产品生产也有最终产品生产。

但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主要依靠劳动力低廉来获取竞争优势,高技术产业集群和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显得滞后和不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高新科技园区,规模数量还十分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从产业组织结构看,中国的产业集群几乎全部是中小企业群生型,没有形成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形成许多大中小企业共生型产业集群。中国产业集群中除少数为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而目前大型企业难以形成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集群核心。

三、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产业园区的总体层次和水平偏低,在产业园区建设较快发展的同时,规模质量仍处于落后水平,对自身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创新能力和技术原创性较差。

四、产业服务业薄弱

大多数园区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形成整个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的配套建设方面却遗留了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发展滞后。

五、园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和满足企业对高效、优质服务的需求

目前园区运营主要采取行*手段运营模式,加之促进园区发展的专项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以地引资、以地养园区”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各部门从*策、资金、制度上聚焦园区发展的局面还未形成。行*审批、服务效率相对滞后,现代信用体系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

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一、从注重优惠*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能激发出更大的的能量。

从未来产业园区*策的走向看,今后的优惠*策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也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

二、由加工型产业园区向研发型产业园区转型

基于研发产业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率,我国的产业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参与、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三、从管理园区转向服务园区

目前,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正在进行之中,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也对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园区除提供生产厂房、现代办公设备、生活服务配套等硬件设施外,还需提供与现代服务业的各项服务,如金融、保险、物流等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服务。

四、工业园区向综合城市区发展

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演化与升级,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的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园区内并存聚集,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逐渐走向融合。

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一些工业园区积极进行战略转型,逐渐从单一的生产园区发展成为集市场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城市。

结语

总之,产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擎作用,只有深入分析并认真解决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不同阶段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我国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园区战略规划及运营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3.8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