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事关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村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遍布大量的农村工业遗产,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废弃或半废弃建筑群。当中不少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兴修水利、发展社办工厂和“三机一泵”(即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这四大农业机械)的历史遗迹,更多的则是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这些农村工业遗产有不少较为牢固,使用强度符合改造再利用标准,产权关系也相对较为简单,若加以适当改造利用,则有助于实现“文化兴则乡村兴”的美好愿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文化振兴是国家文化建设之兴,而文化空间又是工业遗产重要的转型路径。因此本研究认为,乡村文化振兴与农村工业遗产的关系不容忽视,当中一个构建路径就是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原因如下:一是多年来持之以恒、遍布全国的农家书屋建设为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与群众基础,农村工业遗产在当中应有较大的利用空间;二是目前国内不少实体书店已经在乡村落地生根,当中不少是农村工业遗产改造而来,有较好的先例可循。
就本文涉及的相关研究而言,李慧教授关于农村工业遗产的探索有开拓性价值。她在国内首次提出“农村工业遗产”这一定义,这也是本研究的基础性概念。此外,不少学者也从宏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