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社会文明的根基,是构成任何行为的基础,在商业领域,更需要正确地理解文化产业的真正价值。
一般理解的文化产业,包含,影视、出版、动漫、文创、演艺活动等,这是完全基于文化产出所形成的狭义理解,而,所谓文化IP运营,更多的也是在影视、出版、动漫、文创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产权经营,通过授权、合作的模式体现更多商业应用场景。
文化之于企业,包含商业企业,仍旧是企业文化的范畴,是企业自身品牌、战略的组成部分。
由此,现有的文化产业和企业文化,很难实现更大范围的、更直接有效的商业价值,在江河里想要建造航空母舰,无用武之地。
文化,产生于所有的人类行为和意识,也影响着所有人的行为和思想。
文化产业,本质上,应该是以文化为根基促进各产业、商业的提升,真正实现文化赋能的作用,
我们解析一下,如何正确地理解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使各商业企业以高效、实用的获取文化赋能。
文化赋能的现实意义,文化赋能对商业具有两个非常现实的意义,一是,商业回归人文本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让文化精神成为企业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二是,避免低端、降价等恶性竞争,使企业、商业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满足精神消费,提升企业市场格局和盈利能力。
由商业诞生出的文化产业,商业地产、快消品牌、工业制造等等企业,在自身的生产实践经营中,除了制造、提供了众多有形的商品和服务,更积累了大量知识、经验、甚至精神感悟,当这些知识、经验和精神领悟形成符号、故事、就是文化,将其进行知识产权确权,就是文化IP,这是原生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无形资产。
企业、商业的管理、经营、营销行为,围绕文化IP在更高层级展开,形成排他性的,极具人格化的形象,必然促进有形商品和服务的营销。
文化IP和品牌文化、企业文化的不同在于,文化IP不但是企业、商业的文化符号、更是丰满的人格表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展示。
当企业、商业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IP后,可以很轻松的将其进行产业化。
用文化IP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更丰满的内容故事、更高度的精神认同。用文化IP衍生更多产品和服务,如:商业+文创,制造业+动漫等。
用文化IP对外授权,形成横向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多重共享,如:旅游授权电器、快消授权商业地产,实现消费者、供应链、营销推广的多重资源共享。
商业、企业将从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升级到IP化融合,同样具有自身文化IP的企业,更容易进行融合,如同心性开放、素养较高的人更容易交往、合作的道理一样,具有自身文化IP的制造业、快消品企业、商业服务业等,就是一个具有有趣的灵*的人。
文化产业不仅仅使狭义上的影视、出版、动漫、文创、演艺活动等,而是全社会的产业,是所有企业、商业、组织机构的根本,也只有在更多商业、制造业中才能产生出更多绚丽、丰富的文化创意。
文化产业与商业、制造业的融合,才能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更现实的商业价值回报,商业、制造业、企业等组织机构所孵化出的文化IP,不再是小众的自娱自乐、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曲高和寡、更不再是一腔愤勇的孤*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