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晓莉
前言:“新常态本身就是一种颠覆。面对现实、利用创新能力、技术和影响力的企业机构不仅可以生存,而且会因此成长。”——MonikaSinhaGartner总裁分析师
年4月底,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首份《CompetitiveLandscape:EnterpriseLow-CodeApplicationPlatformsinChina》(《中国低代码应用平台竞争格局》)报告。
报告中,Gartner针对几个不同维度细分出4种厂商类型,分别是:公有云的云服务厂商、面向专职开发者的低代码厂商(LCAP)、面向全民开发者的零代码厂商(CADP)以及聚焦CRM等企业的应用开发厂商。从这份报告中明显感知到,国内低代码平台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
在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低代码平台由于“快速构建IT环境来简化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性”特征,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助力工具。
自疫情爆发以来,大多行业深陷泥潭,有些行业甚至遭遇前所未有之“重创”。处在易变、不确定的“乌卡时代”外部环境下,之于组织内部,则更需要灵活、敏捷地将人组织在一起。
当前,有大量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无处不在的变化,尤以CTO或CIO带领的IT部门率先进行。
年,Gartner提出“双模IT”概念。将企业的IT属性一分为二:一是以维护企业传统IT架构为代表的“维稳”模式,二是以业务快速敏捷开发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双模能力并驾齐驱,推动企业迅速发展。
“双模IT”对于CIO来说,一方面要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视角去发现管理难题,另一方面要从信息化的视角去创造性的思考和化解难题,二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CIO不仅要有技术能力,还要有业务管理能力。当低代码渐成风口,CIO又是如何看待当下低代码的应用。
低代码助CIO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战略正在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战略之一,但数字化≠信息化。何为数字化?根据Gartner的ITGlossary给出的解释:数字化转换反映的是“信息的数字化”,指的是从模拟形态到数字形态的转换过程。
怎么看待信息化和数字化间的差距?简单来说,信息化侧重于如何借助IT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系统化、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化、业务在线化等问题,打通各环节的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业务逐渐变得规范和透明。
而数字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