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敦煌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
TUhjnbcbe - 2022/11/5 16:3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视察时强调:要把敦煌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三年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者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力在平台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发力,不断推动敦煌文物保护事业迈向数字化、科学化、国际化,全力构建敦煌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切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落地,在文化遗产保护、敦煌文化弘扬等方面奋力谱写崭新篇章。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集壁画、建筑、彩塑于一体,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如今的敦煌壁画面临着起甲、空鼓、酥碱、脱落等一系列保护难题,对敦煌的文化传承和研究造成影响。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三危山,璀璨神秘的敦煌莫高窟便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莫高窟窟内,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和同事们已开始了新的一天洞窟数字化采集工作。在莫高窟工作的30多年里,吴健亲历和见证了敦煌研究院几代人薪火相传,用“匠心”守护文化遗产,以初心传承“莫高精神”,探索推进“数字敦煌”取得的丰硕成果。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说:“我们在和时间赛跑,我们是工作是抢救性的,主动地去作为担当,加快了莫高窟数字化采集进度。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个洞窟的采集,主要的洞窟或者有代表性的洞窟,我们已经将它数字化工作完成了。”


  面对莫高窟的衰变、褪色等问题,早在30年前,敦煌研究院就着手实施“数字敦煌”项目,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经过不断探索,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全面运用于“数字敦煌”项目。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三年来,我们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积极地做好敦煌石窟的保护的基础工作,比如敦煌石窟的各个壁画、彩塑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状况。这些年随着气候的变化,随着游客不断增多,对洞窟环境所造成的环境干扰,是如何对壁画产生影响。我们在将在建好敦煌石窟预警体系的一个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个洞窟一些重点部位、一些重点病害的变化情况与洞窟的微环境变化结合起来,来观测哪些病害跟环境的变化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我们就会在这方面加大研究。”


  近些年来,敦煌研究院在国内率先进行文物数字化探索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壁画彩塑数字化技术,制定了14项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与规范。启动了“流失海外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项目”,成功申报包括“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研究”“丝路文物数字复原关键技术研发”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7项,获得授权专利45项,制定行业标准7部。同时,面对已形成的巨量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致力于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数字敦煌”资源库扩容升级,盘活数字资源的创新性应用。如今,敦煌莫高窟的成功经验已被复制应用到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等石窟寺的保护研究中,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敦煌研究院*委书记赵声良说:“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加强建设,能够在科研方面不断地提高。同时我们把一些成果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文物单位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保护数字化的技术。我们也在申报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希望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文物保护领域尤其是科技保护这方面发展得更好,能够把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动起来。这是我们向文物遗产保护典范方面进发的目标。”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敦煌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敦煌研究院紧扣数字时代脉搏,在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并通过云展览、融媒体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今年,敦煌研究院相继推出的“飞天专题游”和“建筑专题游”线路,以贴近现实、延续性更强的交互传播方式,让莫高窟古老的壁画活起来,让灵动的飞天从洞窟中走出来,使游客置身虚实融合的特殊场景中,更加直观地感受敦煌艺术魅力,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弘扬带来全新思路。


  游客谢萌说:“在莫高窟,我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传承。”


  游客虞振凯说:“我参观了莫高窟,感觉很震撼,感受到了咱们中国古文化的智慧。”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说:“‘建筑专题游览’是继年初推出的‘飞天专线’之后,关于敦煌石窟现代文化价值传播途径与展示方式的又一次探索,目的是带领游客畅游在千年的壁画中,让大家了解到博大精深的古代建筑文化,以及我们东方营造的卓然智慧。”


  敦煌研究院深度挖掘展示敦煌文化及其研究成果,构建起面向大众的数字平台,全球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访问量超过万人次,“云游敦煌”小程序访问量突破万人次,与腾讯公司合作成立的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打造数字藏经洞和敦煌虚拟人伽瑶,为世界人民带来更丰富的文化内容。


  苏伯民说:“这些年我们在已有的数字敦煌的基础上,加大了数字敦煌内容的活化,特别是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充分应用新技术以及新媒体传播手段,制作出更多的活灵活现的、有趣生动的、具有敦煌文化内涵的内容,向更广泛的观众传递敦煌文化的精美。”


  敦煌研究院先后策划举办展览余场,打造出“敦煌艺术大展”“敦煌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莫高精神展”等精品展览品牌,推动敦煌文化走进美国、英国、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扩大了敦煌文化的辐射范围,为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敦煌莫高窟和相关文献研究,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治、科技、中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但敦煌石窟和文献研究还远未开发完。完整地保存和延续敦煌莫高窟的全部价值和历史信息,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将莫高窟建成发扬光大敦煌文化艺术的世界级遗产博物馆,这既是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弘扬、管理”的四大任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的“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使命——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专题研讨会”在莫高窟召开。25位敦煌学研究、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敦煌学研究的新课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并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为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同时,”敦煌遗书数据库”上线,首次向全球发布了目前收录最全的敦煌遗书资料。


  赵声良说:“我们努力建设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持续地举办敦煌论坛,我们邀请世界各地的学者到敦煌来共同来研究,通过敦煌研究院这个平台发表他们的成果。同时我们的专家学者不断地跟国内国外的学术机构合作,共同来培养新的敦煌学的年轻人,我们能够把敦煌学推动起来,而且我们能够成为敦煌学的主导。一方面我们是推动学术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敦煌学的交流,实际上推动了国际交流,推动了中国和外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我们在国际上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也是人类的敦煌!通过一代代莫高窟人的努力,让敦煌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敦煌,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敦煌学和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相信,在总书记殷殷嘱托鼓舞下,敦煌研究院全体文物保护工作者将继续秉持“莫高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早日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郭均强徐海鹏刘旭龙闫静)

1
查看完整版本: 敦煌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