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徐婷婷)中国共产*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10月15日,*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时表示,这十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服务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十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有诸多可喜变化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我国中医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您认为十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有哪些可喜变化?如*策环境、行业规范、企业研发、百姓认可等方面。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施措施更加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等一系列文件法规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发布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方针*策和成就。
十年来,中医药全面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融入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现已建成3.6万余个基层中医馆,98%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截至年末,全国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7.7万个,医院个,分别比年末增长96.7%、68.2%。年,中医药总诊疗人次达12亿人次,比年增长60%。
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焕发新动能。国家中医药局会同科技部、卫健委等部委,建设了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会同发改委,建设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设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7年来,中医药系统有7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国家中医药局打造了1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遴选了名战略型领*人才岐*学者、名青年岐*学者。
中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明显提升。如今中药大品种群已经形成,现代工业化生产体系逐步升级,过亿元品种从百余个增加到六百余个,一批中药骨干企业成长壮大。年至年,全国中药工业(中成药和饮片)整体营收增长率为2.57%,年总产值达到亿元。此外,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又带动了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近十年来,中医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病证分类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11、国际中医教育标准及核心教材推广应用、针灸国际标准得以建立等。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颁布中医药国际标准89项,其中我国专家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达63项,占70.8%。这些成果扩大了中医药的学术影响,促进了中医药走向国际进程,提升了海外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大考”中作出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本次抗击新冠疫情当中,中医药突显了重要作用,您认为中医药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发挥了怎样的角色?
张伯礼院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与此同时,我国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同步推进,遴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效方药。还先后派出多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吉林、香港、上海等地,医院医院救治工作,救治关口前移,有效减少了轻症向重症转化;在隔离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第二道屏障作用,可以减少密接者阳性检出率;对重症患者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总结了“先症而治,截断病势”的经验,降低了死亡率;并提出早期康复、综合康复、自我康复的原则,积极开展康复减少了后遗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中医药在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突出贡献。我国为海外抗疫积极贡献中医药力量,仅我自己已经参加五十多场线上交流、会诊、研讨等活动,与国际同道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并鼓励成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中医药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为成功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得到了*和人民的充分肯定,目前已经成为抗疫的第二道可靠屏障。
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明显提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越来越多的中药新药获批,年中药新药获批数首次突破两位数。对此您如何看待?
张伯礼院士:*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成绩斐然,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也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年,获批上市中药新药20款,其中年1款,年两款,年两款,年两款,年两款,获批中药不仅数量增长迅速,而且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创新品种,带动产业升级,也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当前,我国已建立了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产业技术中心、中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了系列科技攻关研究,以大数据信息技术赋能中医药产业,技术实现了升级换代;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的成果,提升了中药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加速推进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升了中药材的质量。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拓出经典名方创制现代中药的新途径,加快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中药新药研发体系的建立。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造就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抗疫创新成果,疗效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加大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和先进制药工艺的研发,提高了中药制药质量和制剂水平,部分生产线实现了迭代升级。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的*策机制,探索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有序衔接,您认为此方案的出台是否会让中医药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张伯礼院士: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实施行动计划,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