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通过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方式全面启动事业单位章程管理工作,以高质量章程管理书写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
一是抓点做样,实施高质量试点。积极动员全市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市县两级登记管理机关开展章程管理试点工作。精心挑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业单位,选择机关辅助类、窗口服务类、技术支撑类、文化行业类、中小学校类、幼儿园类、乡镇(街道)下属类共7类典型事业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分析,解析各类型事业单位内部运转架构,梳理相关章程的特性要求。
二是统一标准,打造高质量模板。围绕事业单位章程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7类标准化模板。针对“统一登记”“法人治理结构”等特殊情况,在模板中进行了定向表述。同时,配置各类章程的起草说明,形成注意要点、审核要点、工作建议等试点经验,为章程制定工作提供成套方案,提供市县章程审核工作的“统一标尺”。
三是梯次推进,开展高质量研讨。制定市县两级章程管理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工作进度上与省局保持一致,即年上半年完成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共30家单位的章程制定,下半年完成科教文卫领域其他29家单位的章程制定,剩余事业单位作为第三批在年全部完成。强化业务交流,为事业单位章程管理工作建立浙*钉专属业务交流群,及时开展沟通研讨。
四是不留死角,指导新设单位高质量登记。针对新设立事业单位,加强章程制定的业务指导和审核把关,在设立登记前就按照《浙江省事业单位章程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章程内容进行规范。通过对新设单位的深入研究,在章程模板的指导下“量身定制”符合其内部治理的纲领性条款,有效避免章程的二次修订,杜绝“翻烧饼”现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