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童谣《月光光》里面的文化信息
有点年岁的澄海人,小时候都听过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郞,骑白马,过陈塘,陈塘狭,马相夹,夹到累,马囝欲食茶,茶在管陇山,冠陇的姿娘哙打扮,打扮儿夫去做官。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挂金鞍。阔阔门楼缚马索,阔阔祠堂企旗杆。
根据考证,《月光光》这首童谣,同为闽南方言区的福州闽江流域也有类似的内容,但一些体现地名的字眼换了而已。二十年前一部反映民国时期福州百姓生活的电视剧《三坊七巷》的主题歌,就出现了这首童谣:“月光光,照闽江,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郞,问郞长,问郞短,问郞此去何时还”。因而也可以这样推测,这首童谣是潮汕先民昔年从福建移民而来的时候,一起带过来的,然后把地名换成本土的地名。
(陈塘堡:今饶平钱塘村)
骑白马,过陈塘。这个陈塘,就是离澄海不远的饶平陈塘堡。明成化十三年(年),属饶平县信宁都陈塘堡;清沿明置,隶属不变,一直到民国十七年(年),才改称“钱东区”,现在称钱东镇,陈塘堡也改名钱塘村。据说钱东是因为治所在钱塘村之东而得名的。在钱塘村里有一条年代久远的路,这里的村民亲切称呼为“官路”。官路是东路石桥道的一段,起于潮州,抵达分水关。官路从西南至东北穿过钱塘村,与陈塘桥接壤,是明清时期潮州至福建省的交通要塞,也是饶平官员往潮州府的唯一通道。
(澄海冠山)
冠陇的姿娘哙打扮,打扮儿夫去做官。冠陇(管陇)是澄海著名的古村落,有澄海历史最早的书院“冠山书院”、神山古刹等文化古迹,冠山卢氏还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卢侗的子孙,冠山许氏也是潮州前八贤许申的子孙,村内有卢、许、周等姓氏祠堂二十多座。是古代澄海一个出官员、出人才的地方。
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挂金鞍。纸雨伞是用竹作骨架,用纸作伞面,涂上桐油,便是很坚固耐用的雨具。纸雨伞比布雨伞坚实而且遮盖面广,顶得起烈日大雨。潮州城制造的纸雨伞最耐用,打开用起来不仅舒适,收起来也很整齐紧密,易于携带。这句童谣可知,草鞋和纸雨伞,(古时雨伞都是竹与纸制的),古时已是普通百姓走远道时所必备必用的了。解放初期,草鞋和纸雨伞还有一些人使用,以后塑料制品多了,人们购买的是塑料或像胶底凉鞋和塑料雨伞雨衣,草鞋既不美观又很"土",制作也很费工夫,纸雨伞的制作也很辛苦,且要有一定技术工艺,生产便逐步减少,现在作为工艺品,实用的几乎绝迹了。(图片来自网络)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