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年3月《新闻前哨》科学传播产业理论与实践探析专题传播方法板块,此为网络版首发(早于CNKI)。感谢范明献老师在写作过程中给我的建议。本文改编自我去年9月份试写的英文论文PromotionstrategiesofTVvarietyshowsinChinafromtheperspectiveofaudiencedemand,研究视角由跨文化向本土化嬗变。受限于个人传播学研究方法与节目分析范式的不成熟,本文疏漏颇多,恳请大佬们批评指正。下面是文章的精简版。
融媒体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受众需求满足提升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据解读等实证研究方法,以受众对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反映为切入点,探讨融媒体视域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能否满足受众需求的可能性,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制播提供一种新的考察路径。
关键字:电视综艺节目;媒体融合;受众需求;多屏互动;
一、融媒体视域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年中央电视台先后创办了两档中国电视史上最早以“综艺”命名的电视节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
96年央视《正大综艺》之带你领略世界真奇妙自此,中国电视综艺行业飞速发展,占据重要媒介生态位。从相对单调,乏善可陈的晚会时期,到如今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娱乐真人秀时期,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质量大幅提升,内容日益充实,形式愈加新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老百姓的审美水平。随着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以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为首的网络视频服务平台在综艺节目的制播推广领域大放异彩。其自制的综艺节目积累了巨大观众群,盘活了平台资源,掀起了一波全新的社会娱乐文化热潮。在模式新颖,互动性强的网络综艺冲击下,依托卫星电视技术的传统综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观众开机人数持续下降,收看份额大幅减少,这对于电视台来说威胁甚大。据CSM(索福瑞收视)统计,年上半年综艺节目人均收视总量为分钟,同比年上半年的分钟下滑13.5%,下降趋势明显。[1]与此同时,截至年3月,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8个小时,较年底增加3.2个小时。[2]一方面是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的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则是民众上网时间的不断增加。如何留住观众,成为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制播方面对的重大挑战。
二、受众对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反映与需求
(一)数据来源与调查流程
本调查于年11月在湖南长沙开展,笔者按照年龄标准将被试分为0-17岁、18-35岁,36-59岁,60岁以上四个组别。
调查从制作精度、内容深度、创新形式、传播模式四个维度,要求被试在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的李克特(RensisALikert)量表上,对电视综艺节目进行评估。为检验问卷的有效性,笔者设置了一对内容相同,提问方式相反的问题,若被试的答案相悖,则被视为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样本份,剔除无效样本40份,有效样本共份,问卷回收率86.7%。在有效样本中,0-17岁年龄段占比24.6%,18-35岁年龄段占比33.1%,36-59岁年龄段占比20.4%,60岁以上年龄段占比21.9%。下面,笔者将四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予以公示。
(二)调查结果的李克特量表
(三)描述统计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受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