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意味着对汽车历史的传承和维系及人文精神的发展。相对于美国的皮卡、日本的K-Car、欧洲的旅行车,中国是汽车保有量大国,在打造鲜明特色的汽车文化上有待进步。
现有市场的车辆都向空间大,运动性能强,节能电动车看齐,这是作为对交通工具的基本要求,还不能提升到文化层面。不过就目前来看,中国作为全球电动车的引领者,也还是有提炼发展电动车文化的机会和潜质。
近年来国内车企逐渐兴起创立和发展汽车文化的意识和行动。比如长城炮跨界联合路亚钓鱼,户外装备品牌,国家科考队等举办一系列活动,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潮流皮卡文化。比亚迪新能源车从取名到外观内饰设计融入了丰富的中式各朝代古典文化元素。捷途汽车的外观设计也借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徽派地方特色风格,包括取名也有参照古典小说人名。这些都是悄然兴起的汽车文化的一个侧面。
国内汽车文化的缺乏也许可以归结为野蛮制造,野蛮使用和野蛮管理。
对于有些制造者来说,不把汽车当成一种工业产品,更不会当成艺术品,而是一种融资的工具,粗制滥造,一心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缺乏匠心精神和对工业产品的敬畏。
一般人对于汽车只是限于交通工具的概念,或者是一种地位财富权力的象征。对于汽车使用、保养、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更少有人象对待饮食书画一样把汽车作为一种特有文化去学习研究,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国内汽车的排放标准更新换代快,没有老式汽车的容身之隙。排放标准使得汽车处于一种快速更新和快速毁灭当中。许多汽车甚至都还没有卖出去呢,就要报废了。或者说有些汽车如大排量硬派越野刚引进国内就被迫停售,呆在仓库里。汽车之前以年限,现在以行驶里程作为报废标准,报废速度来得太快。三十年或更长车龄的老爷车不见踪影。有利用价值的物品被快速淘汰。既降低了社会财富积累的存量,也在毁灭历史痕迹。
对于汽车人们越来越在意它的经济属性,忽略了融入其中的人文属性以及所承载的工业文明。当然环保重要,但是文化传承、历史传承也许还是需要有所保留。
随着国内汽车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期待不久的将来国产品牌汽车也能充分挖掘发展出具有中式风格,韵味特色的汽车文化来。也许哪一天,国内也会出现类似“穿越德国公里”老爷车拉力赛等各种丰富汽车文化活动的兴起,让国产品牌汽车文化的沙漠开出奇异的花朵来。
李林新律师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