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羌文化刍议
TUhjnbcbe - 2022/6/1 15:56:00

引言

“藏彝走廊”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于年在北京的全国*协民族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随后的几次会议或座谈会上,关于“藏彝走廊”,费孝通先生多次提及。如年12月,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座谈会上,费孝通以《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为题再次强调了“藏彝走廊”的概念,并指出其对西南地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年4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上,费孝通作了《支持六江流域民族的综合调查》的发言,同时也再提了“藏彝走廊”的概念。年5月,在武汉社会学研究班的座谈会上,费孝通在《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的发言中,再度提及“藏彝走廊”,并且以珞瑜地区的阿帕达尼人为例,将走廊的地理范围扩大至“甘肃至喜马拉雅山南”,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的那加地区”。费孝通先生最后一次提及“藏彝走廊”是年11月在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中国西南民族学会联合主办的“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的贺信中。无论是出于较为狭隘的实用主义的目的,还是出于“民族研究如何继往开来”以及“开拓我国民族研究的新局面”的目的,费孝通所提示给我们的“藏彝走廊”这一概念的学术意义及其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今天在嘉峪关召开“丝绸之路与彩陶文化·嘉峪关国际论坛”,也是关于“藏彝走廊”学术命题讨论和交流的延续与拓展,这无凝对民族走廊文化研究的深入以及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以及考古学意义。

一“藏羌彝走廊”分布域:多民族活态分布与多元民族活态文化文化域又称为文化区域,它是民族文化人类学概念或范畴,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或共享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倾向的若干族群文化生态所构成的相邻的地理区域。文化域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它是一个变动不居的系统。它随族群语言或文化特征的改变而变化:大到整个族群社会,小到一个家庭都可以构成一定的社会文化域,涵盖*治、经济、文化、宗教、价值观、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藏羌彝走廊”无论从地理位置或区域分布,还是从族群语言分布,都体现出独特的区域性文化特征。“藏羌彝走廊”无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概念,还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民族区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羌文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