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更加多元与扑朔迷离的世界,*治、经济、国际关系、文化、民族与社会等各种深层的矛盾、冲突与融合紧密交织,错综复杂。要在这样的世界中,持续的构建伟大理想的成功,不仅需要更强大的民族智慧,需要更强大的文化定力、也需要更深远的文明洞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年新年致辞(“时代需要长远的目光”)
“不得不承认,疫情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同时,疫情也考验了并且继续考验着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与国家在灾难面前的心理定力与全球责任。我们欣慰的看到,虽然有个别极端人士无视疫情,肆意妄为,但全球绝大多数的领袖与民众都在积极的抗击疫情,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着。”
——彭凯平年9月5日世界慈善公益论坛WorldPhilanthropyForum(中国北京)开幕致辞(“科技善向与社会服务的理念和行动、全球生态文明、国际沟通与国际共识”)
“我是《吾心可鉴》系列已经出版的两本书《澎湃的福流》和《跨文化沟通》的作者彭凯平,一位积极心理学家。几乎每个积极心理学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提问:追求幸福,真的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吗?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现在让孩子拼命学习难道不对吗?其实,追求幸福不仅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也是每个现代人必须追求的重要的人生目标。我们一定要尽快的认识得到,已经有很多人根本不存在温饱问题但是难以生存下来,这原因就是幸福感偏低。我们心理学家甚至发现,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幸福感偏低而导致生存危机。所以追求幸福,不是无聊虚幻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为了生存而必须去做的重要的事情。为此,我在进行幸福科学的研究过程中间,特意将国际上一项有趣的心理学概念‘flow’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合起来,构想出一个新的概念‘福流’,指的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些人,体验到的一种无法企及的沉浸其中的酣畅淋漓的快乐,一种积极的幸福的生命状态。以前我们老以为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常人无法企及的刻苦努力得到的,所以我们会逼迫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去拼命努力,以便也能做出同样的伟大的业绩出来。那么逼迫孩子学习,到底算是负责任的父母该做的事情还是用力过猛做错的事情呢?关于这一点,以及我们通常是看圣人、名人、他人说了什么,谁讲得有道理就听谁的,在这两本书里头,我们其实不妨看看心理科学的实验结果到底显示了什么。为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和我们通常听到的道理不太一样呢?《澎湃的福流》告诉我们,那些做出了了不起业绩的人,通常是在极度的幸福的状态下完成的,也就是我提出来的‘澎湃的福流状态下做出来的’。希望读者读了《吾心可鉴》这两本书,学习一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绽放达到幸福的极致状态,澎湃福流的一种感受。在心花怒放之后,结下喜出望外的果实,实现真实的幸福人生。”
——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清华大学出版社推荐“领读人”彭凯平(一位“积极心理学家”)视频寄语
“整个人类都需要回过头来,补上跨文化沟通这堂课。”
目录
《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
(彭凯平著)
第1部分:未来视角下的文化观
第一章文化震撼和以文化视角重新认识关系
第二章以暖实力增益文化资本
第三章文化,让人成为人
第四章文化差异的要素
第2部分:突破跨文化沟通障碍
第五章分析和克服沟通的语言障碍
第六章沟通风格的障碍
第七章认同感的障碍
第八章文化心理的障碍
第3部分:跨文化沟通影响力与说服力
第九章影响的过程、途径及能力
第十章高难度说服
第十一章发现自我——跨文化沟通前提
第十二章人是怎样误解他人的
第4部分:人是怎样误解他人的
第十三章对话的艺术
第十四章非言语沟通
第十五章跨文化冲突的心理原因、解决途径及谈判之道
第十六章如何推广中国文化:从软实力到暖实力
“我们这本书叫作《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也是希望能借助跨文化沟通的学习,让我们内心更加通透,更清晰地看到自己,认清自己。”
书疗阁推荐语
说得直白一点,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这本书能够为我自身的存在感、存在意义、自我尊严、自我理解、亲社会行为和不亲社会行为提供科学有效的佐证。
所以以下书摘首先是来自我个人对本书的理解和消化,以我自身的偏好和需求为导向,并同时摘抄放在这里供有缘看到本文的人参考讨论。
我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珍视向往所有古代现代世界各地其他各种不同的文明文化,尤其因为正统主流中华文化在我看来从古至今都基本上是精英主导的文化,而我作为一个普通而又独一无二的“人”恰恰正正是可以从其他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中汲取到更多精神滋养、收获独特的共鸣、非主流的关切和欣赏。
我的头脑里面没有“中美”两国关系如何重要的观念,美国也不是我个人如何“神往”向往的国家。我厌恶无限“大而化之”又或者“极度精致”的“高情境”沟通文化,反对潜规则和特权思想,不认同只有GDP至上的“基建狂魔”和只有“买买买”“刷刷刷”的泡沫文化。
推荐大家读好这本书:彭凯平老师的《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做更多对跨文化沟通有增益的自助助人的向善的事业。
“我们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价值、心理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方面的规范。”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书摘自序PXII
“在人类传统观念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一种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认知与经验的升华。但是我想说的是,文化同样是一个非常个体的现象。文化代表着一个人的智慧,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创造与传承。文化沟通有认知的层次,也有运用的层次。因为懂得文化沟通,我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建立起了真实的关系,这也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而这样的人的人生,一定是充溢着澎湃的福流的人生!”
书摘自P71
“文化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更重要地表现在我们对文化本身的追求有较大的差异,这种追求是与我们所希望的自我实现密切相关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和最佳的心理状态,它反映的是人们对爱与包容、想象与创造、诗画与艺术、自我与世界的完美统一,而这一切正是文化的主体。因此,自我实现就是一种文化实现。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中,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