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
由于古代医疗水平的落后,对疫情没有系统科学的认知,便催生了一些关于瘟疫的神话传说。《释名》中记载:“疫,役也,言有*行役也”。因此,只要有瘟疫发生时,人们就只能采取“取媚神祗”的方法,早日驱走瘟疫。在《周礼·夏官》中,记载有专门负责驱疫的四个人,他们都身披兽皮,头戴面具,执戈扬盾,“帅百隶逐室殴疫”。祈福平安,保持好心情!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光靠祭拜神灵是解决不了瘟疫的,开始寻找防治瘟疫的方法,这些措施在今天看来也不落后。隔离
古人很早意识到了疫病的传染性,认为“疫气”能够人传人,最早记载隔离方法的是《汉书》:“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意思是,在瘟疫流行的地区空出一些住宅,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集中治疗,以防扩散,切断传染源。工作、聚会保持距离
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改善卫生
卫生不良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秦朝时,对乱扔垃圾,“弃灰于道者”实施惩罚,不但要罚钱,还会责令他服苦役。古城保持卫生清洁
古人还特别重视对水源和居住环境的消*防疫。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这类防疫方法,除了“差淘渠人通渠”外,还要“疏浚河道,勿使积污,广凿井泉,勿使饮浊”。同时提倡“衣被宜洁净,饮食宜淡泊,卧房宜开阔,窗户宜开爽,疫气自然消”。古城配备防疫用品
古城杀菌消*,每个角落都不落下
强身健体药物治疗
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养正。古人提倡适度运动,“广步于庭”。从汉代起,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几乎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惯例。古人还用焚烧苍术、木香、降香等芳香药物,以达到避秽、健脾化湿的功效。也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有效预防疫*感染。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华佗还发现用青嫩蒿草治疗流行性“*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在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受到启发,提取出了的青蒿素以及之后的双氢青蒿素,在抗疟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多运动、晒阳光
古人应对疫情的智慧经验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做好防护,讲究卫生,保持强健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准则。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古城与您静待花开。??
|关于新店古城|
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汉高祖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新店古城遗址是“福州第一城”,是战国晚期闽越国故城所在,是福建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开端,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的北部起点,是福州根之所在、源之所系。它所承载的闽越文化记忆,是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闽都文化的重要源流。
经过对新店古城遗址的九轮考古,考古人员经过对地层断代及碳14的测定,古城的年代被上溯到战国后期。这一发现,有望将福州已发现的多年的建城史再往前推进年。
编辑梦珂
监制卓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