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讲座纪要丨北京大学科技考古的发展历史与展
TUhjnbcbe - 2022/5/14 13:51:00

年12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在红五楼教室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北京大学科技考古的发展历史与展望》的讲座。

讲座伊始,吴小红老师特意提到,今天是年的最后一天,而马上到来的年对于北大考古而言是一个特殊且有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是北大考古周年,是北大设立考古学专业7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立20周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同学们可以借此机会多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从中观察科技考古的发展历史,思考科技考古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定位是怎样的,以及是否可以独立为一门学科或者只是技术层面的介入这些问题。因此,吴小红老师希望本次讲座是以交流思考为主,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有关科技考古的发展、定位及未来方向等问题。

一、考古学的定义

在聚焦科技考古相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考古学的定义、研究目的以及科技考古与考古学的关系等问题。

考古学是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达到复原古代社会的目的。因此,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实物遗存,研究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复原人类活动,这与研究自然遗存是不同的,重点在于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

然而,在长期且复杂的埋藏环境下,我们所获得的实物遗存在人为和自然的作用下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要想研究古代人类活动和实现复原古代社会的目的,就需要我们借助多学科手段尽可能地从实物遗存中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这也决定了考古学文理交叉的学术特点。但是,即使我们使用再高精尖的科技手段,或是利用怎样的多学科融合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去解决和回答与人类活动相关的问题,考古学的本质是人文的。因此,科技考古是将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之中。

吴老师强调到,在进行研究时,必须以考古学问题为导向,再去寻找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大家需要清晰认识到的。

二、北大考古历史沿革

通过梳理北大考古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科技考古或者说多学科交叉研究实际上是贯穿于考古学发展始终的。

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设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也是北大考古的起点。在介绍考古学研究室诸位前辈时,吴老师特别强调到考古学研究室包含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凸显了考古学研究之初即有多学科交叉的背景。

图年9月北大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

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成立与其考察工作成果对考古学的发展亦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本次考察团的成立是在北大研究所考古学会等学术团体的努力谈判下促成的,并且对于中国历史文物和科学材料的归属权有所确立;其次,本次考察在气象观测、地质古生物调查和考古学等诸多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一次重要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图2“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出发时与欢送者合影

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下设考古组。

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成立,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这一时期步入系统的正规化的学科发展阶段,基于考古专业师生的大量工作,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

年,在考古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博物馆专业,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这是考古学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北大的考古教学和学术研究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图3北大师生年在北京昌平雪山发掘

年,北京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考古文博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在考古学专业和博物馆学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文物保护和古代建筑两个本科专业,拥有了四个学科的架构体系,考古学学科体系链逐渐完善。

年,在学科体系成熟、学院建制完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图4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三、中国考古学的视角

中国考古学的史学传统以及对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研究的侧重对于科技考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考古学区系类型和文化谱系研究的需求与重要性,决定了最早应用于考古学研究的自然科学技术是绝对纪年方法——碳十四年代测定方法。

图5苏秉琦先生与其专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年出版)

而随着聚落考古概念的引入和发展,对于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从纵向时间上的梳理拓展到对社会组织各个方面的研究,逐渐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座纪要丨北京大学科技考古的发展历史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