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考古学界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这与西方考古学多视考古学属于人类学不同。中国考古学包括史前考古与历史考古两部分,史前考古主要以陶器为研究对象、以类型学为基本方法,通过考古学文化探索史前历史。历史考古是关于文明形成、国家出现之后历史时代的考古,国家历史是考古的社会主体,国家文化的核心是*治文化,其主要物化载体是都城、帝王陵墓及其他大型国家工程遗存及其中的重要遗物等。历史考古研究必须重视考古学文化与古代历史文献的密切结合,这既是中国考古学十分重要的特色,也是它与史前考古的最大区别。
关键词:历史考古考古学文化阐释方法
作者刘庆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国河,郑州大学教授。(郑州)
责任编辑:晁天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年第9期P—P
——目前,中国考古学文化阐释的特点,主要是以传统考古学文化研究作为解读考古发现的技术路线,其局限性是传统考古学文化主要应用于史前考古学,以陶器为最主要物化载体,通过类型学研究实施。然而诸如“文明形成”“国家起源与发展”等重大考古学课题,不是传统考古学文化理论与方法所能够解决的。考古学文化应该进行科学分解,即针对考古学研究课题内容的不同,以及研究物化载体对象的差异,对不同遗存的属性进行辨别,确认其属于什么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考古学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使考古学文化研究与其文化载体的文化性质保持一致性的必要,进行了诸如“文明形成”“国家起源”“社会形态演变”“国家认同”“家国同构”“文化基因”等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考古学之路,使中国考古学研究更为科学、精细、准确,更为其他学科(包括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与国际考古学界、学术界所认同,增强了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一、中国考古学及其考古学文化的定位与解读
(一)考古学定位
关于考古学的定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学者的认识并不一致。夏鼐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现代汉语词典》“考古学”条的定义是:“根据发掘出来的或古代留传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来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辞海》“考古学”条的定义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在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史、世界史均属于历史学。考古学与后两者在学科研究资料、方法及一些理论上存在不同,而它们的研究目的均为探索、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西方关于考古学定位的一般认识,可以《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考古学”的定义为例,即:“一门研究过去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遗存实物的科学。”在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主编的第6版《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考古学”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的过去时态”。并且进一步提出,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的“新考古学”认为“传统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