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郑纳新重塑出版产业思维,提升国际文化传播
TUhjnbcbe - 2022/3/12 18:06: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6563.html
9月16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出版商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华书店总店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国际出版周报》承办的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东方出版中心*委副书记、总编辑、法定代表人郑纳新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主要分享了如何提高出版产业思维以及选择传播的重要性。现将发言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郑纳新东方出版中心*委副书记、总编辑、法定代表人重塑出版产业思维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十多年来,世界各国从事出版工作的人都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一方面全球化和网络化显示了无限发展的生机和可能,另一方面我们安身立命的出版产业却常怀忧虑、常感边缘。今天不再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少数人的误读。这一悖论深刻地呈现了全球出版产业面临的困扰,同时也提示我们需要重理乃至重塑我们的出版产业思维。人们在充分评估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等等新技术带来的巨大便捷、高速、容量和影响的同时,判定出版向互联网的转型与融合发展才是这个行业转危为安必须推进的当务之急。在实践上,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出版机构都已在推进着这样那样的转型与融合。现在,我认为可以而且应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转型了吗?融合了吗?转型了多少?融合了多少?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出版产业为何还在源源不断地生长?即便疫情影响,但世界主要出版机构都在正增长。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忧虑从何而来?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备感茫然的物理事实和精神事实?我们如何更好、更全面、更为便捷、更有效率地利用新技术来成就我们的出版产业?我以为需要思考这些问题,需要分析这些复杂的既新又旧、不前不后的情形,才能够理解当下,理解这个历久弥新的出版产业。每一次新技术崛起,都必然极大推动人类的认知、观念与思维模式的突破和转变,但每次新技术、新市场的崛起都没有改变或者改写产业的本质。以纸张书写取代甲骨石鼓简牍,从两汉现存的简牍文书、纸帛存物和文献记录来看,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忧思。近代从雕版印刷到现代印刷,从毛笔书写到钢笔书写,转变之速变化之大堪称天壤之别,但也没有引起多大的波动波澜,我们在近代、现代几乎所有的文献作品里找不到相关的记录和描述,显然一切都非常平静。这倒不是说明古人近人更能够与时俱进,而是表明,他们也许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纳新重塑出版产业思维,提升国际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