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
中国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核定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处。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多年仍完好如初。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跃升等主要目标,设立资源管理、文物安全、科技创新、改革创新、博物馆纪念馆、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二十一项主要指标。
《规划》部署十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文物资源管理和文物安全工作,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提升考古工作能力和科技考古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四是强化文物古迹保护,坚持系统整体保护;五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充分发挥革命文物重要作用;六是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七是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八是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九是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十是壮大文物人才队伍,综合施策推动构建与文物资源规模、文物保护利用任务相匹配的学科结构、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
《规划》强调,统筹城乡文物保护。保护和延续以文物资源为载体的城市文脉,将文物保护与老城保护、城市更新相结合,强化本体保护和风貌管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中的文物保护利用,完善相关审批、保护管理、检查通报、考核整改、濒危撤销机制。加大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协调发展。持续改善低级别文物保存状况。
《规划》要求: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拓展社会力量参与路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广实施文明守望工程,推介拯救老屋行动、文物认养领养、文物保护志愿者、文物义务巡查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实践。完善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机制,推广文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健全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推进文物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共享,部署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完善各方主体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策,保障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探索创新对文物资源密集区的支持方式。建设文物领域国家智库。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部地区加快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文物保护利用提质增效,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创新区域文物保护利用协作机制,创新城市群协同机制。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文化遗产合作,推进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三地同胞共同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