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董登新避险机制是建立理性投资文化的必要推
TUhjnbcbe - 2022/2/22 22:01: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作者: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又一次在中国股市印证,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但就在国家救市努力初见成效,本该进入灾后重建的时候,又爆出一些配资公司业务重燃热度的新闻,令人不寒而栗。

股灾的原因固然是市场估值畸高,配资、融资杠杆滥用。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大家都可以见到这波涨跌后的社会图景:牛市一起,便是杠杆配资遍地开花;泡沫一破,就只见风声鹤唳疯狂砸盘。赚钱的时候遍地股神,亏钱的时候怨天尤人。这背后更折射理性投资文化的缺失,由此带来的人性贪婪、急功近利。股市指数可以涨回来,但是本轮牛熊所反映出来投资文化的“跳空缺口”,却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是把股市当成一夜暴富的冒险乐园。中国股市建立以来,就伴随着无数口耳相传的财富故事。本轮上涨,由于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的泛滥,以前指数涨%能带来的财富,可能由于1配4、1配5的杠杆,只需要20%的涨幅就带来翻倍。这直接加剧了股民“只争朝夕”、“赚完算数”、“只能涨不能跌”的心态。任何妨碍他们一夜暴富的言论、*策、工具,都统统不能容忍,这也造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种种创新,甚至连正常的新股发行、对冲工具,都笼罩在一种随时“*治错误”的氛围中。

二是把股市当成零和博弈的“*场”。股市本是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为企业融资创业提供支持的场所,股民应该通过长期投资获取企业发展红利。奈何本轮涨跌一些游资和机构打着“市值管理”名号大肆做多,股民们一哄而上,只管一时间的价差,指望手里倍的创业板,能用倍卖给接盘者。这样的博弈,确实只剩下零和,充斥着*的氛围。

三是把股市当成“阴谋论”的温床。很多股民一旦亏损,不是去责怪自己太贪心,满仓去*,杠杆过度,而是怪这怪那,总以为有敌人在害自己。这敌人要么是所谓的海外势力,境外机构;要么是虚无缥缈的主力、空头;甚至是作为对冲工具的股指期货,在一些股民眼里也成了阴谋中的做空工具。这种声音动不动要挟管理层,要禁止期指做空,结果造成机构没了避险工具,进一步砸现货,引发更大股灾。

四是把股市当成单边做多市。二十多年来,股民们普遍形成了单边做多的思维模式。受利益鼓动,股市参与各方都恨不得股价只涨不跌、股指一路上扬。在这种偏激亢奋的氛围中,发布看空观点的分析师都被各方围骂,能够做空的股指期货也被舆论审判。他们不能心平气和地把期货和现货两头综合起来看,看不到套保中期货的空头对应的是现货的多头,看不到如果没有期货对冲风险股市抛压更重。他们只是觉得股指期货是可做空的异类,必铲除而后快。

再大的固疾,也是要解决的。我们能看到这些年,一些高度专业、技术过硬的机构,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让投资人深刻领会到“上涨也有风险、下跌也是机会”,也逐步改善原来充斥市场的炒题材、炒重组、炒消息的局面,净化股票市场投资文化。一些使用股指期货等工具的机构投资者更加坚定价值选择,在股指期货上市后进一步提高了持有蓝筹股的比例,甚至有证券公司从原先的20%逐步提高到了80%。期指、ETF期权的上市,完善了市场运行结构,带来了平衡力量,改变了原来单边市场上只能投机获利的局面,使得投机转向投资成为可能。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每一次股灾,都会导致随后市场创新发展遭遇挫折甚至走回头路。我要大声呼吁,为了催熟先进投资理念,净化股市投资文化,以金融期货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建设不能停,更不能将其限制、废弃,要认认真真培育中国理性的投资文化,把避险机制这个投资文化“催化剂”留住,用好,发扬光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登新避险机制是建立理性投资文化的必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