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西部民族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斗鸡文化
TUhjnbcbe - 2022/1/21 18:37:00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1277.html

徐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治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民族*治学、民族法学研究;徐晓光,博士,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从事中国法制史、民族民间法研究。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黔桂界邻地区少数民族石体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AMZ);贵州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调查研究”(项目编号:DXS)的阶段性成果。

斗鸡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斗鸡文化历史悠久特征显著。通过对此地区斗鸡活动及当地养鸡和参与斗鸡的人员进行调查,在实地系统观察的基础上,以当地的斗鸡文化为分析对象,结合博弈人类学、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的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加深了对斗鸡活动的文化特点、内涵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揭示了隐藏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

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斗鸡文化;特点;人类学意义

斗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云贵高原地区,不同民族的斗鸡活动大致相似,但亦有区别。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环境与地域文化所致。云南的白族、傣族,贵州的苗族、布依族、彝族等群众都将其作为当地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只要到了春秋时节,当地的大小村寨都会举行斗鸡比赛。少数民族群众都特别酷爱斗鸡活动,有时候斗几个小时,最长的则不可计时。在长期的斗鸡比赛中,群众从中摸索出了很多规律,使之慢慢地成为了具有一套民族文化特色、民俗规则的体育活动。本文通过调查云贵民族地区斗鸡活动和相关人员,实地观看斗鸡比赛,结合人类学相关理论尝试阐释云贵少数民族地区斗鸡文化的特点、含义及文化传承等问题。

一、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斗鸡活动的特点

(一)继承古代传统斗鸡文化的特点

云贵民族地区的斗鸡活动,从古籍诗词等材料可以看出,其汲取了内地的相关经验。中国斗鸡种类众多,西南地区有西双版纳斗鸡,中部有安徽、山东与河南斗鸡,西部有吐鲁番斗鸡,中东部有福建漳州斗鸡。其中,出现最早,形成规模的应为内地中原斗鸡。斗鸡游戏的文字记载最早在春秋初期,根据传说,我国中原地区斗鸡游戏可追溯至夏朝少康年间,影响地域在河南省太康县附近。早在年前的春秋初期,有关斗鸡游戏的内容就已出现在文献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中国的斗鸡活动出现很早,历史上很多人喜爱斗鸡,其中不乏皇戚贵胄,但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斗鸡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不过皇亲贵族等支配阶层、社会上的富裕阶层,还有文人士大夫等知识阶层对斗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斗鸡诗,语词精妙,朗朗上口。建安诗人根据斗鸡活动的特征写出了感情真挚、笔调刚健,气势高昂的诗句,既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内在精神,又凸显出导源开流的作用。甚至诗仙李白也多次写到斗鸡,而且能从诗中看出李白对于斗鸡十分偏好。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诗中,他写道: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此外,在题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的诗中,他运用了关于此项活动传统的资料:“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九中提到:“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而未之睹也。鸡之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数,注以*金,观如堵墙也。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竖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竦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眈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可见,内地中原斗鸡文化源远流长,对云贵民族地区的斗鸡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斗鸡训练自古就受到重视,经过长期经验的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备的规则。斗鸡活动自古就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广泛流传。现在,斗鸡活动已形成一定的文化作为一种当地的娱乐活动而存在着。如笔者于年2月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对举行的斗鸡规则进行调研时,就在黔西南斗鸡协会收集到了《贞丰县斗鸡比赛规则》,该规则从斗鸡洗水、中途休息、医疗包扎、输赢判断等多个方面对斗鸡规则做了详细的规定。

(二)引进国外斗鸡基因加以改进的特点

美国学者高德耀在其《斗鸡与中国文化》中强调了斗鸡活动的文化意义,他认为,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十分富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在世界范围内极其罕见。随着这种文化对社会持续的整合,无论是否受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部民族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斗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