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精神,有效推动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优先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进一步彰显宜春文化魅力、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统筹推进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着力深化红色文化挖掘和利用创新,全面推进《宜春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年)实施方案》(宜办发〔〕2号)落实,为推动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发展目标
以“让中心城区强起来、让县市区跑起来、让大宜春立起来”为目标,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为抓手,重点开展机制建设、抢救修缮、创新传承、红色旅游四大任务,力争到年,整理一批红色文化资源档案资料、修缮一批红色文化旧址旧居、建成一处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推出两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年接待规模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到60亿元,宜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入全省前列。
二、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科学保护
1、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常态化普查与定级。将红色资源的普查工作常态化、日常化,发现一处,认定一处,保护一处。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将中国共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留存的代表性旧址列入普查范围。不分批次,对意义重大、保存完整、有代表性的及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开展革命文物及资料的定级建档工作。(牵头单位:市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市史志办、市档案馆)
2、坚持红色资源整体规划与环境协调。配合编制全省红色文化资源全面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将秋收起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一*团(红一方面*)转战宜春等具有较大*治影响和历史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列入规划。进一步注重红色旧址的周边环境整治和开发利用,对有红色资源的乡村,要在乡村振兴部署中充分挖掘乡村红色遗存,保持乡土特色。在红色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给予*策、资金、项目扶持,统筹规划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牵头单位:市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财*局)
3、加强濒危红色资源抢救性修缮。对红色文化资源实施分类保护,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迅速开展一次红色资源现状巡查和安全评估,摸清亟待修缮的红色旧址旧居底数。以解决维修资金为抓手,督促当地*府落实主体责任,以县级财*为主体,以市级财*为补充的方式筹措资金。重点抓好武曲宫、奎光书院、萧家祠、水江列宁小学、湘鄂赣边境指挥部旧址、仙源医院旧址等修缮工程。(牵头单位:市财*局、市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人民*府)
4、主动对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上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拓展建设区保护传承工程项目《铜鼓红*主题公园(红色街区)项目》,重点做好红*主题公园雕塑、陈展、网红打卡、夜景灯光、演艺舞台,修建旅游步道、公园水面治理、管网、绿化及周边环境整治,红色街区店面外立面改造,修建旅游公厕、停车场等;上报《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项目》,包括纪念广场、雕塑、园林绿化、主体建筑。鼓励支持其它4个拓展建设区宜丰、上高、高安、奉新上报保护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有关县市区人民*府)
三、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水平
5、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创新红色旅游投入机制,主动向上争取各级红色旅游发展资金,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积极引进在旅游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领域经验丰富且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参与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益,培育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推进周边红色资源整合,重点打造两条红色旅游线路:一是秋收起义之旅精品游线,依托铜鼓秋收起义前委所在地的重要历史地位,联合周边地区,打造以铜鼓为起点、以井冈山为终点的秋收起义之旅精品游线;二是湘赣边红色之旅精品游线,联合湘赣边红色旅游县(市、区)浏阳、万载、上栗、湘东、醴陵等地红色景点打造红色精品线路,开拓红色研学、团队拓展的体验式线路。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利用5G、沉浸式体验等现代科技,提升铜鼓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项目,推进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数字化建设。加强对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生动讲述宜春红色故事,实现红色旅游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配齐配强旅游人才队伍,理顺旅游管理经验模式,不断提升宜春红色旅游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市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有关县市区人民*府)
6、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铜鼓、修水、安源三团起义地为中心,联合平江、浏阳、醴陵等地,将湘赣边秋收起义革命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赣湘两省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24个县市区)为基础,发起成立区域旅游营销宣传推广联盟,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区域旅游营销,打造区域红色旅游新品牌。围绕赣湘边区域旅游合作愿景、项目、意义等方面,每年定期在铜鼓举办赣湘红色旅游合作高峰论坛。实施红色旅游创客行动计划,开发影视、动漫、演艺、歌曲、文创等红色创意产品。举办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丰富红色旅游业态,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牵头单位:铜鼓县人民*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旅局)
7、创作推出一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以红色遗址遗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史人物为主题,策划创作一批讴歌*、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红色戏剧、歌曲、影视作品。举办中国共产*建*周年主题书法、摄影展、美术展和诗词创作大赛。设立宜春市红色文化艺术基金,对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宣传进行扶持。(牵头单位:市文联,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史志办、市社联、宜春学院)
四、加大红色文化推广宣传教育力度
8、建设红色干部培训基地。做强铜鼓秋收起义干部学院,新建学员宿舍、报告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室等相关办学设施,全面提升硬件水平。加强师资力量,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邀请全市*史理论学者以及老*员、行业模范等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统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出一批精品课程和特色研学路线。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公园、红色社区、红色乡镇,建成与秋收起义干部学院配套补充的现场教学点。(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委*校、各县市区人民*府)
9、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宜春各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遗址、纪念设施、实物史料等红色文化资源。用好宜春红色文化资源,将宜春红色革命历史纳入各级*校培训必修课程,开展每期一堂红色旧址现场教学,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让学员深切感受宜春革命的峥嵘岁月。开辟一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中小学校生每学期开展一次“红色寻踪”研学之旅。编印宜春红色读本,讲述宜春红色故事,持续培养红领巾讲解员,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开展“百年*史专题”社教活动,讲述宜春*史典型事迹和代表人物故事。(牵头单位:市委*校、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社联、市文广新旅局、市史志办)
10、全方位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开展建*周年献礼活动,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立体化宣传。开辟红色文化宣传栏目,办好红色旅游博览会,编排一批红色舞台作品,编印出版《宜春红印—宜春红色标语图文汇揽》。重视新技术、新媒体运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