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赛博朋克(Cyberpunk),你的第一印象是寡姐的《攻壳机动队》还是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
《GhostInTheShell》,,押井守
无论你回忆起来的第一个影视作品或者小说是什么,赛博朋克世界中总有一些鲜明的元素能勾起你的回忆:
1潮湿的环境
2昏暗的小巷明亮的电子显示器(全息投影)
3超大型公司(组织)
4以及酷炫的人机交互方式
-背景-
Cyberpunk最早可能来自于菲利普K迪克在年的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后来被雷德利斯科特改变成著名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和最近上映的《银翼杀手》。
《BladeRunner》,RidleyScott,
其后,威廉吉布森接过菲利普迪克的接力棒,于年写出《神经漫游者三部曲》,为赛博朋克文化打造了完美的基调。后来漂洋过海,为日本漫画动画带去了赛博朋克的文化土壤,造就了-年间,赛博文化在日本的兴起,并诞生了诸如《阿基拉》、《红辣椒》等轰动全球的作品。
《AKIRA》,大友克洋,(同款摩托后来还出现在年上映的《头号玩家》)
《ReadyPlayerOne》,斯皮尔伯格,,剧照
进入21世纪以来,赛博朋克作为全球范围最为重要的亚文化之一,已经蓬勃发展出诸如蒸汽朋克(Steampunk)的分支出来。影视作品也如泉涌般被生产出来。
-核心-
在赛博朋克的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科幻电影中,以主人公侦探、探险经历为主线,情感、团队为支线的模式较为常见(但是少见于日本类型动画中)。常常描述经历过核战争、科技过度发展的末日城市,一边大公司或组织掌握着绝对的科技力量和武装力量,一边大部分人民生活在贫穷的街区中。
香港九龙城寨,赛博朋克文化城市的原型(另外日本涩谷、中国上海等也是重要的灵感来源)
主角一般天赋惊人却意外卷入事件的漩涡中,游走于赛博空间,反抗强权、财阀、科技公司。最终在伙伴的帮助下,成功拯救世界。
在这些社会中,通常着重描写底层人民与上层的冲突,作者将现实生活中反抗科技资本主义的愿景投射到赛博文化中去。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完全或部分置入义体(电子躯体)或接入互联网(通过电极/插槽),充满廉价的*品和性爱,伴随着脏乱差的环境和人造的食物。对于末世的悲观充斥在赛博朋克文化中,因而,个人英雄主义才能大张旗鼓的充斥其中。
-视觉-
受到这样的文化背景影响,视觉上以晦暗、阴霾为主基调象征着社会下层,霓虹灯光和高科技象征着社会上层。
《人工智能》,斯皮尔伯格,,剧照
充斥着刺眼的人造光源也许是科技悲观主义的最好化身。
赛博朋克文化中,除了经常出现的霓虹灯光,另外一个是黑客帝国所代表的荧光绿。
《黑客帝国》,沃卓斯基姐妹,
黑客一直是赛博朋克文化中的重要环节,而黑客帝国中的绿色代码也与此有关。早期计算机使用真空荧光显示器(VFD,VacuumFluorescentDisplay),而其中的荧光材料和显示器的亮度会决定决定电子管的使用寿命,相比红色和白色的荧光粉,绿色荧光粉有着更低廉的价格和更长的电子管使用寿命。
由于早期PC机市场由IBM垄断,IBM使用的绿色VFD便化身成了日后科幻电影中最常见的黑绿色显示器(甚至很多IDE还提供了黑绿色主题的代码编辑器)。
赛博朋克的画面特点蔓延到了插画、平面设计等领域中,甚至变成了诸如故障艺术等艺术形式。
-最后-
虽然赛博朋克的世界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但是人们对于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恐惧却越来越深,在即将来临的失业潮和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们,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监控、人造食物、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面前,当代人仍然显得手足无措、诚惶诚恐。
赛博朋克文化正是由早期作家们对未来的思考、猜想所产生,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仍可以从这些文学影视作品中找到启迪。
另外你们猜猜封面图是哪张照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