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朱子文化朱子学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影响
TUhjnbcbe - 2021/12/27 22:10:00
本文摘自《朱子文化简明读本》。《朱子文化简明读本》是一本介绍朱子文化的普及性读物,力求以通俗的语言,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朱子在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地位。朱子思想贴近生活,内容涵括家国、纲纪、为人处世、善恶言行等,强调日用常行之道;朱子思想又博大精深,所阐发的道德学说、生命宇宙观、人性论、修养论等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因此,朱子思想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和东方思想的代表,在海内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后孔子主义”。一、朱子学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朱子在闽、浙、赣、湘诸省讲学,培养了众多门人弟子。朱子去世后,这些弟子秉承朱子遗志,不忘师说,返回家乡或利用在外为官的机会创建书院、著述、讲学,传播朱子学,由此形成众多传播朱子学的系统。宋代以后,朱子学的传播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在福建,朱子学的传播主要集中在闽北、闽东、闽南及福州地区。在闽北,朱子学的传播以宋代延平书院较著名。约在宋嘉定十四年(),陈宓任南剑州知州,次年仿*洞书院模式在九峰山创建书院,这是宋代福建第一所官办的书院。端平年间(-),宋理宗赐额“延平书院”,此后直到明代,这所书院直是“夜夜文光烛太空”。朱子一生中重要地生活与讲学之地建阳、崇安等,不少学者一直在很守着朱子学。如,建阳崇泰里人刘应李,自幼庄重聪颖,秉承家教。长大后师从真德秀,得程朱之传。宋咸淳十年()进士,曾任建阳主簿。元代,不愿入仕,与熊禾、胡一桂在洪源山堂讲道12年。之后在营潭创建化龙书院,聚徒讲学,学者云集。著有《翰墨全书》《易经精义》《传道精语》等著作。崇安下梅里人哀实,入元后究心程朱之学。他听说熊禾在建阳鳌峰书院得理学宗传,遂拜其为师,后来在乡里聚徒讲学。在武夷山地区讲朱子学的还有不少外地的朱子学者。如,江西清江杜本(清碧先生),寓居武夷精舍教授詹天麟家,在九曲溪畔筑思学斋、怀友轩,号“聘君宅”,读书其中,“闽中十才子”之一的蓝仁就出自其门下。徽州婺源胡一桂,号“双湖先生”,其学从父胡方平,得朱氏源委之正,是朱子的五传弟子,先后两次过化武夷,与著名学者熊禾共同研究朱子理学。元代,闽北朱子学传播较有力的是建阳崇泰里熊屯人熊禾。熊禾是宋咸淳十年()进士,师事辅广,而辅广是朱子的弟子。熊禾后来又受学于刘敬堂,自称是“宋之义士,元之顽民”。他隐居武夷山12年,在武夷山五曲溪畔筑洪源书堂,聚徒讲学,四方学者云集,粝食涧饮,日以孔孟之道相磨砺。熊禾撰联称赞朱子:“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在宁德,致力于传播朱子学的是宁德二十都石堂(今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人陈普。陈普生活在宋末元初,是朱子的三传弟子。宋亡后,元廷多次征辟陈普出任教授,但陈普以宋遗民自居,不愿出仕,在石堂山仁丰寺设馆倡学,挺朱抑陆,以传承朱子理学“道统”为已任,培养出韩信同、杨琬、余载等人。陈普还在古田、屏南、*和山区隐居12年,使朱子学在闽东、闽北地区广为传播。在福州地区传播朱子学的是*榦。*榦是朱子的弟子,也是其女婿。宋淳熙三年()*榦在五夫见朱子之后,学精苦思,久而益笃,遂伴随朱子左右,对朱子理学的形成奉献良多,如,*榦参与了朱子对“四书”诠释的讨论、撰写工作等。朱子去世后,*榦先于宋嘉定十二年(),在福州于山设馆教授,传播朱子学。之后,在外为官数十年。晚年又回到福州设馆讲学,来自四川、江西等地的士人学子云集,师生共同编札著书,*榦还时常夜与诸生讲学论道而孜孜不倦。*榦在福州创办的书院还有鳌峰精舍、竹林精舍、高峰书院,并在栗山草堂、补山精舍及闽县县学等地讲学培养弟子多人,其中有姓名事迹可考的有61人。*榦元末明初,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知名学者吴海坚持朱子学,他认为只有朱子学是正统之学,佛老之书是“六经”之贼、异端邪说,无益于身心,不资于家国,非补于治道。他主张为学者要珍惜朱子留下来的理学思想及薯作,焚毁流行于世的妨碍朱子学的书籍。在闽南沿海地区,传播朱子学从宋代延续到清代,学者相继,承前启后。漳州龙溪人陈淳,是朱子任漳州知州时的弟子,师事朱子虽晚,却是朱子的高足之一。朱子评价陈淳所学已深人到理学的本原。朱子在世时,陈淳在龙溪家乡做训童先生。朱子去世后,陈淳转入讲学,并持守朱子学立场。陈淳传承朱子学的重要著作是《北溪字义》,时人评价此书“由北溪之流,溯紫阳之源”,是传播朱子学的重要工具书、教科书。明代,王守仁宣扬心学,莆田、泉州等地成为心学的中心,由此形成朱学与王学两大阵营。明代,漳州有书院27所,清代达到31所,较著名的有邺山书院、东皋书院、锦江书院、丹霞书院等。许多著名朱子学者曾在这些书院招徒讲学,传播程朱理学。如漳浦铜陵(今福建省东山县铜山镇)人*道周笃信程朱理学,早在二十五岁时,就建漳浦东皋书舍。*道周在邺山书院讲学时,“四方学者环江门而来听者千艘”。漳州镇海卫(今福建省龙海市)人陈真晟,其上祖是陈宓。陈宓师从*榦,陈真晟的高祖陈址幼则是元代朱子学家。陈真晟先后师从长泰朱子学家唐泰和江西余干学者胡居仁。陈真晟厌老氏之学,一心笃志研究程朱理学,与莆田人李文举等在当地倡明程朱理学,学者竞相效仿,陈真晟等被誉为“昭代之明儒,天民之先觉。”明成化七年(),陈真晟移居龙岩讲学,遂把朱子学传到闽西。漳浦县镇海村(今为福建省龙海市辖地)人周瑛,是陈真晟的弟子,其学本于程朱理学,反对陈献章的心学,力主“居敬”之说,人们称赞周瑛理学之精粹,是坚守朱子学的名臣。在泉州,明代有18所书院,其中小山丛竹、泉山、石井、欧阳书院并称为泉州“四大书院”。明代泉州朱子学者不乏其人。晋江人蔡清,尊崇程朱理学,以周程张朱为真派,自称平生所学惟师文公而已,是明代福建朱子学承上启下的学者。其弟子有陈琛、林希元、王宣、易时中、林同、赵逮、蔡烈等。在莆田,早在元大德元年(),莆田士人慕陈普之名,礼聘他到勿轩庄书院讲学。陈普在莆田生活、讲学长达18年,培养了一大批理学人才,人称“莆中多贤,讲学造就,石堂殆为鼻祖”。明代莆田有书院14所,一批朱子学者在这些书院讲学,传播朱子学。如莆田县城内小柯山柯维骐,在家乡矢志读书著述,四方士子从学达多人。其所撰《经义问答》上下篇,史学界称其“才兼述作,学绍程朱”。在四川,传播朱子学的是朱子再传弟子魏了翁。魏了翁师从辅广后在四川讲学。史书记载,魏了翁因丁父忧,辞官守孝,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将师从辅广之学传授给门徒,士子争相背着书籍前往求学,于是四川人尽知义理之学。魏了翁在江西,传播朱子学的是朱子弟子李燔。李燔是南康*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人,在沧洲精舍,朱子要李燔学曾子的远大抱负、意志坚强。于是,李燔以“弘”字作为斋室名自警。后来到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设学授徒,不唯世俗之好,教士子古文六艺。后改任襄阳府(治今湖北省襄阳市)教授,再次到建阳面见朱子,受到朱子的嘉许。期间,诸生所学有未通达的问题,朱子先让他们请教李燔,等到有所启发,再由朱子折衷定论,诸生对李燔十分敬畏佩服。李燔在江西时,宋廷下诏求访遗逸,被九江郡守聘为*洞书院堂长,求学者云集,讲学盛况是其他郡县无法相比的。在安徽、浙江、湖北传播朱子学的是朱子的弟子、女婿*榦。嘉定十年(),*榦在安庆知府任上,讲学于*洞书院,诸多名士前来听讲。在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知县任上,将朱子学传于何基,后何基传王柏、金履祥、许谦,何、王、金、许被称为“金华四先生”,由此形成浙江金华学派。在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知县任上,*榦又将朱子学传饶鲁,后饶鲁传程若庸,程若庸传吴澄,由此形成江西双峰学派。*榦知汉阳*(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时,在郡治后筑屋,四方士子前往受学,并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长江以北朱子学由是以兴。明末清初,台湾有语言没有文字,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了不少明末遗臣,他们在台湾设学教授,传播中华文化,由是儒学和朱子学传入台湾,并逐渐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形态。郑成功郑成功是一位儒者,童年时代就在福建南安接受儒学教育,后又考人南京国子监,受学于明末著名学者钱益谦。闽北抗清失败后,郑成功虽然焚青衣弃文从武,但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已根深蒂固。此后郑成功着力经营海外贸易,将陆师中的十武镇,以仁、义、礼、智、信、木、火、土、金、水命名,这即是其儒家思想的表征。南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举兵台湾时,随郑氏东渡的土大夫有余人,其中沈光文、王忠孝,徐孚远、张煌言、曹从龙和陈士京等都是当时的名儒才士,他们怀挟图书,奔集幕府,横经讲学,诵法先王,台湾文教盛于一时。

徐孚远

张煌言明郑时期,台湾官方汉化教育的倡导者是谘议参*陈永华。南明永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的创建圣庙、设立学校建议得到采纳,于是在台湾初步构建起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为儒学、朱子学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一)亚洲中国在亚洲的版图之内,东面有日本、韩国、朝鲜,南面有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由于中国到达这些国家路途较近,交通便利,朱子学形成后,得以先后在这些国家传播。在日本,朱子学于12世纪末开始传播。日本学者清原赖业为高仓天皇侍读时,进讲《大学》《中庸》,还自注《中庸》一书,与程朱理学契合,表明朱子在世时,朱子学就已传入日本。禅僧明庵荣西是朱子学传人日本的第一人。他曾于年、年两次人宋,回国时将朱子学传入日本。朱子去世前的宋庆元五年(),又有日僧俊苈率弟子安秀、长贺人宋游学13年,回国时带走朱子著作等儒家经典部。宋理宗端平二年(),日僧圆尔禅师来华,师事北涧、痴绝两位禅门理学家,回国时带走儒学典籍数千种,其中有朱子的《大学或问》《中庸或问》等。据史书记载,南宋到中国交流的知名日僧有多人。同时,中国禅僧兰溪、大休、普宁、无学及学者李用也在宋元时期东渡日本,传播程朱理学。14至16世纪,日本形成了博士公卿、萨德、海南三个朱子学派。到德川家康时代,藤原惺窝及其弟子力排佛老,朱子学被奉为官学,儒学脱离禅学束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日本治国的意识形态。身着朱子深衣的藤原惺窝在朝鲜半岛,早在年,高句丽就已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儒学经典教育学生。宋嘉定十七年(),原任浙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知县的朱子曾孙朱潜,因见南宋朝廷苟安误国,携子女和叶公济、赵昶、陈祖舜、周世显等七位门人东渡朝鲜半岛,朱潜遂成为朝鲜半岛的朱氏始祖。他们在全罗道锦城创建书院讲学,成为传播朱子学的使者。由于他们在中国接受了儒家的义理灌溉,有着力行好学、重仁尚义的中华文明传统,倍受当地人们的敬重。李成桂建立李朝后,更加重视朱子学。李朝把朱子学视为治国方略,通过设立孔庙祀朱子、创建书院、施行科举等方式传播朱子学。李朝时代,朝鲜的书院有多所,其中国王赐额的书院占书院总数的40%以上。李滉极力推崇“志于学”的书院教育,并仿朱子《*洞书院揭示》,为伊山书院制定《伊山院规》12条,成为朝鲜书院史的典范。李滉因此成为朝鲜朱子学的集大成者,朱子学也由此在李氏朝鲜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正统地位。身着朱子深衣的退溪李滉在越南,朱子学在南宋末开始传播。年陈朝建立之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取士标准,确立了朱子学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年黎朝建立后,历代帝王也尊孔崇朱,把朱子学作为统治思想,用行*手段把朱子学推广到民间,以此化民成俗。年阮朝建立,在全国各地建文庙祭祀孔子和朱子,使用汉字,在小学教《小学》、“四书”“五经”,朱子学发展到鼎盛时期。20世纪越南统一后,越南学者肯定儒学对越南社会发展的贡献。至今,他们仍然把儒家先圣、先贤强调的“道”作为治*之道。在泰国,18世纪,泰国华侨创办了可容人的华文学校,传播儒学和朱子理学。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泰国社团会馆创建各类学校,到年华文学校已有所。社团会馆还办报纸,翻译儒家经典,组织华人及其子弟读“四书五经”,宣传儒学和朱子学,并将儒学、朱子学的仁学、天人合一、和为贵等思想融人到泰国的文化之中,成为泰国华人的行为准则。在印度尼西亚,儒学被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宗教。华人把儒、佛、道传人印尼,称为“三教”。他们成立“三教”会,出版《三种文化》月刊宣传儒释道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年创立明诚书院,年建文庙。1年成立中华会馆,创办多所学校和《孔教月报》。到20世纪60年代,翻译中国作品部,朱子学在印度尼西亚得到进一步传播。在新加坡,年之后,由粤闽等地到新加坡谋生的华人在当地开办华文学校,开设“四书五经”课程,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教材,教育华人子弟读孔孟之书,究洛闽之奧。年,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府把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升为国家意识,并以此指导经济建设,朱子的伦理道德观、义利观对新加坡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儒学、朱子学研究,至今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和新加坡大学仍是东亚朱子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在马来西亚,19世纪40年代,朱子学随着华人的脚步传人。华人在当地组织社团、兴办学校、创办报刊、开设俱乐部,以儒家经典教育华人子弟,接受朱子学的熏陶。19世纪末20世纪初,林文庆、邱菽园等发起“儒学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朱子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年马来西亚大学开设儒学、朱子学课程,儒学、朱子学走进大学殿堂。20世纪80年代,创办《文道》月刊,发表学者有关儒学、朱子学的研究论文。林文庆(二)欧美朱子学在清代传播至欧美,主要传播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俄国、西班牙和美国等。朱子学于16世纪传入法国。利玛窦等神父是传播朱子学的先行者。利玛窦来华传教时,把儒家思想与天主教教义融为一体,著成《天主实义》一书,最早把“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本国。他的《中国传教史》介绍儒家思想,促进了朱子学在欧洲的传播。这一时期,法国出现许多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如笛卡尔、培尔、伏尔泰、狄德罗和孟德斯鸠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吸收并阐发朱子学,儒学和朱子学在法国得到迅速传播,甚至出现了学习儒学、朱子学的“中国热”。“西儒”:身着儒服学习儒学的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德国,朱子学于16世纪下半叶由传教士传人。年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编著的《中华大帝国史》译成德文出版,其中就有关于朱子学的介绍。同一时期汤若望、南怀仁也向德国传播中华文化。之后,德国先进思想家从传教士传播的儒学、朱子学著作中汲取力量,掀起了一场德国古典哲学革命,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康德、歌德。他们或崇拜朱子学的自然哲学,认为朱子哲学对西方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或受朱子宇宙生成说的启示,提出天体起源假说;或根据朱子理本论的影响,提出“理性支配世界”;或赞美朱子“天人合一”思想,表达向往中国伦理的心情。在英国,朱子学也是16世纪末由耶稣会土传人。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四书五经”和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等被译成英文传人英国。之后,理雅各、王韬、马礼逊等传教士也翻译“四书”或“五经”,儒学和朱子学得以在英国进一步传播。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约翰·洛克等学者出版研究专著,阐述传播儒学、朱子学的重要意义。如约翰·洛克用朱子学理性思想论证一切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弗朗西斯·培根则赞赏朱子的“格物致知”说,认为朱子的认知方法是理性与经验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而威廉·坦帕尔则称赞孔子和朱子是真正的爱国者和爱人类者。在俄国,朱子学于18世纪由传教士传人。年耶稣会士将“四书”译成“四书解”出版,同时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等宣扬儒家教义的著作也传到俄国。俄国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康杰米尔·查尔查文、冯维辛通过杂志发表文章和翻译出版物宣传朱子学,沙皇彼得一世借朱子学之力顺势改革,推行西方新生活。同时,俄国通过与中国的交流,搜集中国的儒学典籍供学者研究。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以身示范学习中国,拜伏尔泰为师,向伏尔泰、狄德罗请教中国以“天理”治国之方,在俄国推广朱子“天人合一”思想,并授意创办杂志发表中国文章和翻译儒家典籍等,宣传朱子学。在西班牙,朱子学于16世纪由耶稣会士传人。年以前,西班牙有19位耶稣会士入华传教,他们也将儒学、朱子学传人西班牙。同时,也有不少学者通过著书立说或翻译中国经典介绍朱子学,如,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胡安·科沃译介的《明心宝鉴》、曾德昭的《大中国志》等。在美国,最早对朱子学感兴趣的是启蒙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喜读理学著作,曾在《新英格兰报》《丛报》《宾夕法尼亚公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儒学、朱子学。富兰克林重视儒家的道德规范,主张人应该有节制、有序、俭朴、公正等13种德行;他宣传朱子“格物致知”的修身方法,强调人们应该养成美德,成为合格公民。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卫三畏等翻译出版、撰著朱子学著作传入美国。年,美国*府用种子与中国交换《性理大全》等卷中国理学著作。此外,朱子学还在阿拉伯世界也有一定的影响。三、对朱子的评价(一)中国宋嘉定二年(9),朝廷赐朱子谥曰“文”,尊为朱文公。宋理宗在宝庆三年()正月《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制》中说,程朱道学“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嘉定五年(),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朱子制定的《*洞书院揭示》颁发太学遵行。理宗淳柘元年(),朱子从祀孔庙。咸淳五年(),度宗皇帝赐婺源朱氏故居为“文公阙里”,与“孔子阙里”并立为二。明太祖朱元璋推崇朱子学,洪武元年(),朝廷以朱子传注为宗取士。永乐十三年(),由明成祖作序的《四书五经大全》颁行天下,定为明代科举取士之书。景泰六年()和嘉靖二年(),朝廷先后赐建安、婺源的朱子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与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二祭。著名学者戴铣在《优崇儒先祠嗣疏》中说:“三代而上,圣人叠出,至孔子删述‘六经’遗言绪论,而后斯道大行于世。三代而下,儒贤叠出,至文公朱子注释群经,而后孔子之道既明。孔子大圣,朱子大贤,道德事功,不甚相远。”明太祖皇帝钱穆在《朱子新学案》中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又说:“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钱穆先生(二)国外英国科学史家梅森在其《自然科学史》一书中评价说:“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英国另一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称朱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又说:“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还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该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的,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朱熹(12世纪)曾建立起一个比(近代)欧洲任何思想都较接近于有机哲学的哲学体系。”李约瑟年12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武夷山列大《世界遗产名录》时指出:“武夷山是后孔子主义(朱子文化)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后孔子主义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占据统治地位曾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子安宣邦教授认为:“在近代东方哲学中,唯能够与西方在体系规模上等量齐观的,只有朱嘉的哲学体系。毕竟东方哲学思想能够踏出海外,并且在国外为此特别举办研讨会的,至今也只有朱熹一人。”美国著名华裔历史学家*仁宇在其名作《中国大历史》指出:“朱熹在没有产生一个牛顿型的宇宙观之前,先已产生了一个爱因斯坦型的宇宙观。”美国R·A·尤里达教授说:“现今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的独有成果和财富,其中也有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的功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子文化朱子学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