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年以来我国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提升,休闲时间每日平均3.8—4.4小时。城镇居民节假日休闲时间最多,平均每天4.40小时;周末次之;工作日最少,平均每天3.82小时。农村居民休闲时间介于城镇居民周末与节假日之间,平均每天4.36小时。
报告提出,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居民休闲时间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半数以上城乡居民工作时间较长,城镇居民8小时以上及农村居民6小时以上占比均超过50%,其中,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的城镇居民占比达15%。
报告对我国居民休闲活动偏好情况与变化趋势作出了分析:除消费购物外,文化休闲已成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日常生活选项。从休闲活动总体结构来看,选择消费购物的城乡居民占比具有绝对优势,为60%左右;其次为文化休闲,占比20%左右。
报告显示,从文化休闲内部结构来看,65%左右的城乡居民最喜欢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或选择去戏院、歌剧院、音乐厅等。退休居民更喜欢学习科学文化和参与书法、绘画、集邮等休闲活动。农村居民最喜欢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
《报告》认为,在*策外力和市场内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休闲需求持续增强。休闲已成为人民群众实现自我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目前疫情还在持续,全国还有偶发的疫情反弹事件,这对远距离出游仍有一定影响。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国民休闲更加成为短期内旅游受阻后的重要替代,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01宏观层面:国民休闲行为特征1、休闲时间总体情况与变化趋势国民不断注重生活品质提升,休闲成为继生理活动、工作或有偿家庭生产经营活动之后的重要选择,休闲时间每日平均3.8-4.4小时。城镇居民休闲时间与可支配时间紧密相关:节假日休闲时间最多,平均每天4.40小时;周末次之;工作日最少,为平均每天3.82小时;农村居民休闲时间介于城镇居民周末与节假日之间,平均每天4.36小时;退休居民休闲时间相对较短,平均每天3.81小时,这可能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参与照顾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等活动有关。
图1城乡居民时间分配休闲时间较疫情前有所增加。与年相比,年城镇居民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休闲时间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周末增幅最大、节假日次之,休闲时间分别增加0.91个小时和0.64个小时。农村居民平均每天休闲时间从3.14小时上升至4.36小时,涨幅达38.85%。
图2城乡居民休闲时间变化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居民休闲时间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工作时间过长、休闲时间不足仍将成为影响国民休闲需求进一步释放的关键因素。对时间利用结构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城乡居民工作时间较长,城镇居民8小时以上及农村居民6小时以上占比均超过50%,其中,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的城镇居民占比达15%。
2、休闲活动偏好情况与变化趋势除消费购物外,文化休闲已成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日常生活选项。从休闲活动总体结构来看,选择消费购物的城乡居民占比具有绝对优势,为60%左右,其次为文化休闲,占比20%左右,居家休闲和体育健身次之。对于城镇居民,随着闲暇时间增多,消费购物占比下降,而文化休闲比重上升。节假日与工作日相比,选择消费购物的城镇居民占比下降1.48个百分点,文化休闲占比上升2.81个百分点。
图3城乡居民休闲活动选择城镇居民文化休闲意识日益增强。与年相比,年选择消费购物、文化休闲的城镇居民占比稳步上升,而选择体育健身、居家休闲的居民占比有所下降。随着闲暇时间增多,城镇居民消费购物占比增幅在收窄,文化休闲占比增幅有所扩大。年较年增幅变化:城镇居民工作日、周末、节假日消费购物占比增幅分别为6.6%、4.96%、2.47%;相应文化休闲占比增幅分别为2.8%、2.37%和3.81%。
图4城乡居民休闲活动年度对比从具体休闲活动来看,实地购物等是城乡居民占比最喜欢的消费购物类休闲活动,其次为美容、美发、美甲,再次为洗浴、按摩、足疗,三项休闲活动占比之和达55%左右。比较城乡居民、退休居民各类消费购物休闲活动发现:退休居民实地购物占比最高,为30.52%;城镇居民工作日占比次之,为25.06%;城镇居民节假日的实地购物占比最低,为20.7%。与城镇居民、退休居民相比,美容、美发、美甲等休闲活动在农村居民中更受欢迎,占比最高,为18.88%。随着闲暇时间增多,选择外出就餐与实地购物的城镇居民减少,而去咖啡厅、茶馆以及参与游乐游艺活动的城镇居民明显增多。
图5消费购物类休闲活动内部结构从文化休闲内部结构来看,65%左右的城乡居民最喜欢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以及选择去戏院、歌剧院、音乐厅等听戏曲、歌剧、音乐剧等休闲活动。比较城乡居民、退休居民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发现: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退休居民更喜欢学习科学文化和参与书法绘画集邮等休闲活动。选择这两项休闲活动的退休居民占比远高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尤其是书法绘画集邮等文化休闲活动,退休居民占比12.12%,而城乡居民占比仅为4.5%左右。在所有文化休闲活动中,农村居民最喜欢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随着闲暇时间增多,选择去书店、图书馆和参与学习科学文化活动的城镇居民占比有所减少,而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和实地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的城镇居民有所增加。
图6文化休闲活动内部结构从具体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来看,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与退休居民存在一定的偏好差异。在各类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中,城镇居民最喜欢球类运动,农村居民最喜欢跑步、骑自行车,而退休居民最喜欢散步遛弯。随着闲暇时间增多,城镇居民对各类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选择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节假日参与散步遛弯的城镇居民占比明显低于工作日,由19.25%降为14.74%;而参与球类运动、唱歌跳舞以及武术太极等传统体育锻炼活动的城镇居民显著高于工作日。
图7体育健身类休闲活动内部结构3、休闲半径总体特征及变化趋势
城乡居民休闲半径以中短距离为主。87%的受访者选择在3公里范围以内进行休闲活动,其中距居住地1-3公里的空间范围更是构成了国民休闲的主要活动空间。在距家3公里以上空间范围内进行休闲活动的城乡居民占比随距离增加而不断递减。随着闲暇时间增多,选择远距离休闲的城镇居民占比略有提升。
图8城乡居民休闲半径1-3公里休闲活动空间范围占比大幅增长。与年相比,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与退休居民在距家3公里以内,尤其是距家1-3公里空间范围内进行休闲的占比大幅增长;远距离休闲占比明显降低。
图9城乡居民休闲半径年度对比4、国民休闲行为区域差异根据受访者对10个样本城市休闲活跃程度的认知,得出,广州、成都、上海是休闲活跃程度较高的城市;西安、长沙、杭州、南京、武汉构成了休闲活跃程度居中的第二梯队;而北京与沈阳的休闲活跃度较低。
图10样本城市休闲活跃度排名无论是休闲时间,还是休闲内容、休闲半径,城镇居民区域差异均小于农村居民。从休闲时间来看,西安城镇居民休闲时间最长,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休闲时间均排名第一;广州、长沙、西安等市农村居民休闲时间较长,杭州退休人员休闲时间最长。
图11不同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对比从休闲半径来看,长沙、西安、成都3市城镇居民更喜欢在3公里范围以内进行休闲,中远距离休闲排名末三位;北京、成都、广州3市农村居民3公里以内人数占比具有绝对优势,上海、杭州、武汉3市农村居民喜欢在3-7公里空间范围内进行休闲,沈阳、长沙、上海3市7公里以上远距离休闲人数占比列居前三位。
图12各城市不同休闲半径人数占比及排名从休闲活动偏好来看,沈阳、成都、上海等市农村居民更喜欢消费购物;武汉农村居民最喜欢文化休闲活动,人数占比在10个城市中具有绝对优势;广州农村居民更喜欢体育健身,北京、西安、长沙等市农村居民喜欢在家休闲。
图13各城市不同休闲活动人数占比及排名02微观层面:休闲街区访客行为特征
《报告》以北京南锣鼓巷、蓝色港湾、三里屯以及成都宽窄巷子等4个典型的休闲街区为案例地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将宽窄巷子与南锣鼓巷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蓝色港湾与三里屯界定为商业街区,从微观层面分析访客休闲行为特征与满意度情况。
1、不同属性访客的选择偏好不同性别访客对4个街区的偏好差异不大,其中男性更喜欢蓝色港湾,而女性则偏好三里屯商业街区。
中青年群体是休闲街区访客的构成主体,30-44岁访客最喜欢在三里屯游玩。年龄越大的访客越愿意去宽窄巷子体会老成都的慢生活。
休闲街区访客的整体学历较高,专科与本科学历群体是游览主体。专科以上访客占70%左右。
图14不同属性访客的选择偏好2、街区访客休闲行为特征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