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办公厅和市*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该规划以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规划范围涉及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余姚等区(市)。规划实施期为-年,其中近期为-年,中远期为-年,规划展望到年。
制图:徐展新
大运河(宁波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其中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余姚部分)、浙东运河宁波段和宁波三江口(含庆安会馆)于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运河正河公里,支线公里,合计公里。
根据规划,到年,实现大运河遗产监测全覆盖,完成市级以上运河遗产点的保护修复;联合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盟城市共同推进“海丝申遗”工作;沿线六区(市)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浙东运河(宁波段)主河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段)两岸各米内的核心区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该区域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两岸各米范围划定为滨河生态空间,严控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实施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工程,在沿河两岸集中连片植树造林。
根据规划,大运河(宁波段)的空间发展格局设定为“一脉三片多组团多线路”。
一脉即大运河海丝文化主动脉。三片是指以“文明起源、阳明故里”为特色的浙东文化传承发展片,主要涵盖余姚市大运河沿线乡镇(街道);以“三江风情、丝路启航”为特色的河海文化创新发展片,主要涵盖江北区、海曙区、鄞州区沿河区片;以“东出大洋、商帮商贾”为特色的海洋文化开放发展片,主要涵盖镇海区、北仑区沿河区片。多组团包括特色文化旅游组团、时尚文体和数字文化服务组团、海洋赛事和休闲健身服务组团、传统工艺产业组团。多线路包括文明访古之路、古镇新貌之路、海丝开放之路、浙东治学之路、山水诗画之路。
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传承工程方面将文化遗存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启动建设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工程。《规划》还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
制图:陈思佳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