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浅析红色文化与都市生活的融合发展以上海红
TUhjnbcbe - 2021/12/8 15:47:00

摘要

本文从上海的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为出发点,选取了上海新天地与“中共一大”会址的“红旅商”开发、具有创意的上海深度游红色线路、首创“长红盟”区域协同、“红绿结合”的四川北路无边界博物馆、以上海为背景的“RPG”红色游戏等五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展现红色文化与上海这座现代都市交融发展的诸多亮点。

受新中国发展历史革命活动规律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红色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多呈现出北多南少、乡村多城市少、内陆多沿海少等特点,也正是受限于此,传统红色资源的开发多停留在“旧址参观”“物品展示”“穿红*装”“吃忆苦思甜饭”等阶段。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脱贫迈入小康社会,“十四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5%。红色资源如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共生共长,如何从“束之高阁”的状态走入城市生活的细节中,是下一阶段红色资源开发革新发展的重点之一。尤其在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消费主义、商品经济浪潮与红色文化的交锋,城市日新月异变迁的脚步对传统红色基底进行着冲击,如何在保有红色肌理的同时,跟上城市现代化的节奏,同时吸纳源源不断的新青年拥抱红色故事?上海率先交出了一份答卷。01左中括号繁华都市“红旅商”的完美接洽左中括号上海商业的繁荣程度决定了红色资源如果要在这里重生,势必与商业交融。传统的红色历史如何与现代的水泥钢筋水乳交融?红色资源又如何不被商业繁茂的车水马龙掩盖?上海新天地商业街区旁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中共一大”会址位于新天地商业街区北里(兴业路76号),与别的红色景点不同,“中共一大”会址隐藏在这片人声鼎沸的商业时尚中,与各式餐饮、欧美潮牌接洽得浑然天成,在石库门建筑“修旧如旧”的红青砖瓦风格中,巍然自立。“中共一大”现址建于年左右,是典型的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楼下一间18㎡的客厅即是当年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石库门,原本发音为“石箍门”,意为用石条箍门,最早兴起于年前后。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争动乱,江浙周边的难民涌入上海租界,这种融汇了江南院落与西式风格的石库门建筑开始大量建设用于老百姓居住。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上海住房越来越紧张,原本的石库门建筑里弄又拆分出多户人家用于子女居住或对外租赁,因此也出现了石库门里弄多户住在同一门下的情况。在最早商业街区改造的过程中,“中共一大”会址与新天地北里保留了统一的建筑风貌,由瑞安集团聘请美国旧房改造专家本杰明·伍德建筑设计事务所、新加坡日建设计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团队,从红色建筑保护、城市发展、人文元素等多方面介入,力求复原石库门风格原有的乌漆门、巴洛克风格山花、青砖墙等元素。“中共一大”会址也得以借此机会进行了外立面的翻新与完善,并与后来新天地·北里保持了趋同的建筑风貌,有机地融入了整片古典与时尚兼具的建筑群中。为了新天地商业街区的打造,瑞安集团先后动迁了近多户居民,并先后导入了近几十家品牌业态,“1+N”的“红旅商”街区模式应运而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旅游开发上依托新天地“快节奏”“商业时尚”的客流导入,以占地面积㎡的空间,迎来连续两年(年、年)超万人次的年参观量。00年受疫情影响,在长达几个月闭馆之后,纪念馆为了控制人流量设置预约制参观模式,尽管如此“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00全年参观量仍突破50万人次。“中共一大”以其古典的红色风韵、厚重的人文历史、丰富的革命事迹与新天地·北里的时尚商业形成了互补。红色、古典、商业、现代在这里交汇,原本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交错的石库门里弄社区,在时代变迁的齿轮下,得以新生。0左中括号红色深度游的故事性线路设计左中括号上海是中国近代史发生的重要现场,除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类名气大、保存完整、有一定占地规模的红色景区外,上海还拥有60多处红色资源点,它们大多“小而密”,分布在上海的主城区。为了把这些红色资源点与城市都市之旅无缝串联,上海先后推出了发现之旅“红色一公里”城市深度游线、“红色大寻访”定向赛、红色百宝箱寻宝活动、“中共四大·力量之源”、“龙华精神·英雄之城”等线路。以“红色一公里”城市深度游为例,活动由市旅游局、市委*史研究室、区委宣传部等联合策划指导。来自上海各个领域的青年自由组队,形成了“魅力东方”、“白衣天使”、“青年检察官”、“社科精英”等十一支队伍,队员们自选角色(如陈独秀、陈乔年、陈延年、陈毅等),以“早期中共*员”的身份梦回年,以手机地图界面引导,寻找周边各个红色资源点、隐藏的老字号商铺等争分夺秒完成一道道关卡,最终实现胜利会师。整个游线设计将“慢游上海”与“红色之旅”相结合,全程有角色扮演、实地搜索、密室逃脱、定向闯关等不同环节,以“中共一大”会址为核心,周边一公里直径范围内的红色资源如周公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以及上海本土老字号品牌店铺、名人故居等均被设计进线路,整个红色线路不仅是游客对上海红色文化的深度参与,也是对19世纪0年代老上海海派文化的沉浸式体验。01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旅游局策划了“上海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接力活动”,线路按照“开天辟地—救国”、“改天换地—兴国”、“翻天覆地—富国”、“惊天动地—强国”四条主题线路展开,并融入了“剧本杀”的设计情景,在一些关卡埋下了惊喜环节、神秘嘉宾、快闪表演等“彩蛋”,由不同的机关触发这些隐藏福利。青少年朋友可以携5人组队,每人需支付人民币80元的报名费用,报名费用于购买战队物资,如保险、队旗、号码簿、秩序册,以及独家设计的红色主题T恤、当日不限次数的定制版地铁卡等等。上海的红色主题游线依托这座城市自身的建筑、人文、风情、街道等资源,融汇了国际都市的现代节奏,梳理、整合、挖掘再创新,使红色历史与这座城市的当下生活,一同熠熠生辉。03左中括号红色生态重塑城市的“里与面”左中括号如果说,红色文化基底是城市的“里子”,那么绿色生态就是城市的“面子”。除了上文提及较大型的红色景区和分散的红色资源点外,上海还有一批已经没有建筑实体的旧址。它们无法加以利用亦无法改造复原,隐蔽在城市的角落里,难以重见天日。为此,上海虹口区提出打造“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旨在建造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文化博物馆”。这个没有边界的“红色文化博物馆”以四川北路为中轴,从南部武进路至北部鲁迅公园,涵盖两侧支马路和旧里弄,面积近平方公里。“露天博物馆”目前有红色文化遗址旧址57处,是上海和虹口红色文化遗址旧址最多的区域之一。为此,上海虹口区出台《文化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运用新媒体技术挖掘红色文化旧址的故事和特点,编制发布虹口文化遗址旧址目录和地图,并运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都市生活的融合发展以上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