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娱乐圈可谓热闹非凡,自从吴亦凡事件发生之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又一个明星接连遭到封杀,无疑再次扯下了娱乐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遮羞布。先是吴亦凡被警方通报刑事拘留,曾发文力挺吴亦凡的三位女星:苏芒、马薇薇、六六受此牵连,轻则社交平台被禁言,重则道歉退圈。吴亦凡事件发生后没几天,霍尊、张哲瀚、钱枫三位艺人也接连塌房,与他们相关的影视作品下架,综艺节目退档。紧接着赵薇的影视作品被下架除名,高晓松的节目也遭下架,张恒的社交平台被禁言,郑爽,霍尊的超话被关闭,五位公众人物在一夜之间被封禁,娱乐圈这波整顿行动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吴亦凡的锒铛入狱不仅让我们这些“吃瓜”观众们引爆了微博热搜,还点燃了他的“忠实粉丝”们的“火药桶”。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商讨“北京见”、“劫法场”、“去探监”等“大计”,还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出言不逊,如“吴亦凡系外国国籍,不应受中国法律约束”,触及法律红线!吴亦凡事件事发至今,仍有许多粉丝不分轻重,以“饭圈化”“娱乐化”的态度“遮丑”“护丑”“扶恶”“助恶”。如今的娱乐明星,与饭圈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遭遇“塌房”的劣迹艺人并不少见,无独有偶,“饭圈”的“斗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表面上为自己的“偶像”申诉不公,实际上却是将法律公正、曲直是非抛到脑后。
而“饭圈”就是一众粉丝以明星为核心,组成组织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的非正式团体,其建立在粉丝们对群体的高度认同之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可以更快进行交换,粉丝们能够在微博超话、群组等各个途径找到组织。一起追星、喜欢同一个明星,是这些粉丝的共同点,这种“志同道合”,让粉丝们形成了群体认同,进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讲的“饭圈”。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理论由HenriTajfel及其同事提出并加以完善,是一个人基于群体成员身份对自己是谁的感觉。Tajfel()提出,人们所属的群体(如社会阶层、家庭、足球队等)是自豪和自尊的重要来源。粉丝们认同这个明星的“饭圈”,加入“饭圈”,他们以是某明星的粉丝而感到骄傲和喜悦,他们可以在饭圈找到共同话题、共同目标,被认可、被鼓励。这对这些“铁粉”来说是具有显著感情和价值的东西。
社会身份认同由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组成。1、类化。为了了解社会环境,我们会以相似的方式和标准对人进行分类,比如中国人、英国人、基督徒、学生、老师、警察、XX粉丝。我们通过自己属于哪一个类别来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所归属的群体,用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定义合适的行为。一个人也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身份凸显2、认同。如果我们把自己归类为学生,我们很有可能就会接受学生的身份,并开始按照我们自己认为学生的行为方式行事(并遵守群体的规范)。当我们认同某一个群体,就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意义,我们的自尊也会与这个群体的成员关系紧密相连。比如,我认同我中国人的身份,当别人误解我的国家时,我会感觉受到冒犯,并予以还击;同样如果我认同自己是某个明星粉丝的身份,当别人误解我喜欢的明星时,我也会受到冒犯,并予以还击。3、比较。一旦我们把自己归类为一个群体并认同了这个群体,我们就会倾向于将这个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并通过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而获得高自尊。这对于理解偏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旦两个群体将视对方为竞争对手,他们就被迫进行竞争,从而保持自尊。因此,群体之间的竞争和敌意不仅是对资源的竞争,也是身份竞争的结果。
当我们开始用分类的方式认知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将世界分为了“他们”和“我们",由此就形成了"内群体"和“外群体”。通过上述流程,我们能够很清楚清楚的理解“饭圈”的“好斗”情绪。喜欢X明星的是自己人(内群体),其他家的粉丝是竞争对手(外群体),广大路人是需要极力争取的中坚力量。
人总是对自己人格外偏爱,而天然对其他人带有偏见。当两个群体具有竞争关系时(即一方的胜利建立在另一方失败的基础之上),则会加深内群体对外群体的成见,而此时,群体内将空前团结,凝聚力提升。娱乐圈的饼就这么大,各家明星都在竞争有限的资源,因此不同家的粉丝就极易产生冲突,比如常见的作品中的“撕番”,主演粉丝撕戏份太多的配角等。而且内群体更偏爱自己的群体,简而言之就是看自家艺人自带滤镜。在跟路人安利自己爱豆时,如果获得路人粉、圈内前辈、大咖的赞赏越多,越有助于提升内群体的自信心。而当自家艺人受到攻击或发表新作品之后,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和优越感,“饭圈”也会组织反黑,或为艺人作品集资打投。所以很多选秀节目会经常出现对某一明星极度不公平的事件,这实际上就是“虐粉”操作,就是为了刺激粉丝,让他们花更多的钱来为他们喜欢的并且正在遭受不公的明星打投。
很多时候,大家可以把艺人理解成为粉丝的情感寄托,他们通过追星,看着自己的爱豆登顶,发光发热,也弥补了自己在生活或者某些方面的一些遗憾,或者是看到了生活更美好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自我理想的一种投射。
曹玉杰,SYUCT社会工作专业级硕士研究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