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学而时习之与精神分析过程ldquo
TUhjnbcbe - 2021/12/3 17:02:00
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http://pf.39.net/bdfyy/
“第二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已于年7月17日至18日在云南抚仙湖希尔顿酒店顺利召开。在7月17日下午的会议上,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吴和鸣老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相关的主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吴和鸣老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心理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吴老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刘乐恒教授带领下,一字一句学习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过程中,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与精神分析的学习、实践、督导的过程相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吴老师解释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中几个重要的字的含义。“时”一方面是指经常、时常的间频度,另一方面也指“习”发生在合适的时机。“学”是一种主动的、认知的、外部的学习过程。而“习”是一种被动的、不经意的遇见而又有切身情绪感受和体会的、在内部有所得的过程。而也因为“习”是通过遇到情境自然涌现、化为内在的实有,使学习者真正的内有所得,也就有了“说”的感受。接着,吴老师联系了精神分析的过程。精神分析的理论学习相当于“学”,而临床实务操作相当于“习”,习中有学,学中有习,互相交织。“学”了不一定有临床胜任力。因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然”是心理层面的而非简单因果逻辑,是“习”的产物,是与具体情境相关的内在必然性,是真实的当下的整体存在。“领悟”有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对应“学”和“习”。认知层面的领悟不带来真正变化,而是需要情感层面的领悟。情感的涌入是不可预期但也经常发生的。我们要做的是迎接它的到来,及时捕捉、感知,从而达到修通。督导场景中,接受督导像是“学”,权威讲述理论和技能、示范;回到治疗中像是“习”,将督导中的所学应用于治疗。用人类学田野工作打比方,治疗像是田野调查,接受督导则像是人类学家完成调查后回到书房。最后,吴老师还强调了情境性的重要性。分析者与被分析者相遇,之后在某些不确定的情境中与督导师相遇,这些相遇的时刻所发生的,即“习”,所代表的心理过程,才是精神分析的真谛所在。附:第二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详细日程介绍:传承与开创——文化中国与心理中国一、精彩主题(按讲者姓名拼音排序)贾晓明基于中国文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构建许秀峰心理治疗的生物学证据张天布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关系赵旭东文化与轻性精神障碍诊疗曾勇文化和心理健康朱建*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研究方法以及交流和评价体系方新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艾利克森临床催眠相关的主题刘丹系统家庭治疗中的文化议题汪卫东强迫症患者人格发展研究吴和鸣“学而时习之”与精神分析过程郝滨中文语境下的共情李明心理中国:时代困顿的中国方案佘继祥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理解、接纳自我的焦虑、防御、整合徐钧和弦性:中国等传统社会下自体特性杨建中正念与中国文化的交融赵小明《中国文字符号中的治愈因子》~符号治疗技术刘天君移空技术的拓展应用郝滨、贾晓明、刘丹、徐勇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冯建国试谈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三个精神范式——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才模型中的沙盘游戏王求是治愈与自愈—中西方心理疗愈思想比较曹昱译文中的文化催眠现象——浅议心理学语言的巴比塔东振明基于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及其实现的路径王壮生儒家认知行为疗法简介武文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与性别的调节作用徐钧因缘与关系性一一传统文化与精神分析的双手互搏朱建*领悟生命:回归疗法的基本操作郝滨运用觉察技能,解悟临床困境张天布中国文化中的俄底浦斯三角

会议日程

第二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

注:1、年7月17—18日会议日程为地面举办,线上直播。2、本次会议日可能因客观情况有所调整,具体实施以会议当天日程为准。

会前工作坊

第二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

会后工作坊

第二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

线上报名参会方式

第二届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

如有任何疑问需要咨询请扫码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而时习之与精神分析过程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