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广东省特色专业
“强特色、重内涵、应用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办于年,年成为校级新兴专业,年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本专业遵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文理兼招;以新闻传播学科作为核心主干学科,以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数字媒体艺术三大学科作为支撑学科,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有关学科领域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懂传播、懂市场、懂技术、有文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泛传媒人才。
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以“强特色”“重内涵”“应用型”为专业发展三个基本点,形成三个特色专业方向:
(1)新媒体内容生产方向:该方向将以“财经新闻+数据新闻”为特色,有机整合新闻传播、财经和大数据三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旨在培养适应网络与新媒体发展需求的财经新闻、数据新闻等内容生产人才。
(2)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方向:适应融媒体改革对于用户体验、运营管理等全媒体人才的需求,该方向深度整合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和经济管理等支撑学科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具有一定技术、艺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产品策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新媒体产品经理。
(3)公共传播应用和服务方向:该方向旨在适应社会媒介化和企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培养能够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管理、媒体关系管理、危机传播、公共传播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新媒体传播管理人才。
一、跨界融合、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围绕“一个基础、三个领域、四个核心”来搭建基本课程框架,即立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聚焦网络与新媒体“内容”“产品”以及“应用服务”三大领域的人才需求,在夯实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以“新闻传播理论和技能”“网络传播和数据分析基本技术”???????????????????????????????????????“市场和经济”“艺术和产品设计”四个知识模块为核心来搭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基本覆盖网络与新媒体的技术、内容、产品、传播、产业、经营、设计等主要环节以及采、写、编、评、摄、录、播等基本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大选修课比例来引导学生专注并强化某一领域,做到有所专长。
●学科基础课程:
大众传播学、媒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经济学原理、社会心理学、消费者行为研究、人际传播、新闻编辑、媒介叙事学等;
●专业必修课程:
数据新闻、基础摄影、摄像与视频节目策划、非线性编辑、传播研究方法、统计与数据分析、编程基础、新媒体与社会等;
●内容生产方向课程(选修):
多媒体报道、新闻评论、数据可视化、财经新闻报道、新闻采访与写作、短视频策划与制作等;
●产品设计与运营管理方向课程(选修):
融合出版创作、新媒体产品原型设计、新媒体产品功能设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人机界面交互设计、游戏化设计与传播、创意广告设计、新媒体产品策划与项目管理等;
●公共应用与服务方向(选修):
网络舆情分析与管理、新媒体营销、危机传播、品牌传播、广告策划与文案、计算广告学等。
学生设计的报刊作品
《基础摄影》课堂上学生们在户外学习航拍
学生小组作业——短视频运营成果
二、锐意进取、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
截至目前该专业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新、学缘广泛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专业师资24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名牌院校,涵盖了新闻传播、计算机、艺术设计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背景。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12人拥有博士学位,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人才8人;2人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入选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强,多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连续多年名列学校评教榜前列。同时,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发展、以科研提升教师能力的专业发展路径,结合专业特色方向,逐渐凝聚形成了“文化传媒产业*策和互联网治理”“品牌传播和企业战略传播管理”“传媒经济与经营管理”等特色科研团队。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项目3项,省市级社科项目十数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在《新华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期刊公开论文数十篇。
陈映
院长/教授/新闻学博士
专业负责人
●教学方向:新闻编辑、媒介伦理与法规、数字报刊编辑、财经新闻、游戏化设计与传播等理论与实验课程;
●科研方向:传播体制与*策、互联网治理、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游戏与传播。
吴自力
副院长、副教授/主任编辑、新闻学博士
●教学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作品分析、新闻编辑、深度报道等;
●科研方向:新闻实务、新闻史、报人与社会转型等。
杨银娟
教授、传播学博士
●教学方向:危机传播、新媒体事件研究;
●科研方向:互联网舆论生成机制、社交媒体与集体行动、网络舆情分析与管理。
聂莉
副教授、媒介经济学博士
●教学方向:媒介经济、新媒体产业、网络文化与都市文化;
●科研方向:新媒体产业发展、媒介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等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岭南文化/都市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与实践。
张碧红
副教授
●教学方向:危机传播管理、新媒体事件研究、传媒作品鉴赏;
●科研方向:危机传播、新闻法治与舆情引导、媒介社会学等。
*亚雯
系主任、传播学博士
●教学方向: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新媒体营销、新媒体产品创意与策划、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等;
●科研方向:城市形象传播、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性别传播等。
李萌
讲师、新闻学博士
●教学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评论;
●科研方向:发展传播研究、*治传播研究。
李德团
讲师、广告学博士
●教学方向:广告与传媒经济、品牌与数字营销传播;
●科研方向:传播伦理、媒介理论、品牌与共生。
李科
讲师、新闻学博士
●教学方向:新媒体与社会、多媒体报道、危机传播;
●研究方向:传媒产业与*策、网络视听传播。
林涛
讲师、传播学博士、传媒实验实践中心主任
●教学方向:视频节目策划与制作、网络直播实战技巧、演讲沟通技巧;
●科研方向:传统媒体转型研究、新媒体运营研究。
段晓卿
讲师、博士
●教学方向:计算机基础与高级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数据挖掘与可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科研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非遗数字化传播与保护等。
赵小华
讲师、管理学博士
●教学方向:网络营销、市场研究方法与应用、消费者行为学、媒介经济学等;
●科研方向:消费者幸福感、金融决策行为、自我控制、电子商务等。
郭奇*
讲师、博士
●教学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数字媒体叙事等;
●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媒介语言与媒介叙事。
三、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习实践:
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逐步建立了羊城晚报集团、凤凰网房产、界面新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经视频道、广州讯视文化传播公司等20余个专业实习基地。其中,羊城晚报集团和中国小记者新闻中心是校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学习期间,均有机会到各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实习。
与羊城晚报共建示范实习基地
学生在《第一财经日报》学习
学生荣获网易青媒计划优秀学员
●交流学习: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多平台的交流工作,每年都会推选优秀学生参加暨南大学的交流学习项目。专业老师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多样“走出去”的机会。
老师带领学生团队赴云浮进行课题调研
18级学生易琳殷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交流学习一年
学生参加蓝色光标宣讲招聘会
学生参加亚太传播论坛《中国日报》(海外版)报道
●学科竞赛:
推崇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路径,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广赛”“新媒体创意大赛”等专业竞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奖
学生宋文、谢佳熳参加第五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荣获三等奖(左)
学生杨慧敏(右二)获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最佳可视化呈现”单项奖
四、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
(1)进入腾讯、网易游戏、今日头条、金羊网、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单位;
(2)进入银行、高校、*府等企事业单位;
(3)进入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海内外相关院校攻读研究生。
王庆然
就职中国新闻通讯社,现为记者、新闻摄影师。
肖和
中山大学传播学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暨南大学。
杨一帆
就职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
廖泽伟
就职于广东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
林淑棱
就读于UniversityofSouthampton(Times世界排名77),专业:MAGlobalAdvertisingandBranding。
蔡晓蓝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传播+信息技术+财经+艺术=?
年轻就要跨界!
欢迎报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一起冲浪青春!
编撰:*亚雯
审核:陈映、陈学文
-学生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