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划重点ldquo十四五rdquo
TUhjnbcbe - 2021/10/3 18:19:00
白癜风有没有忌口的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807/4673894.html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发展谋篇布局,是指导文化和旅游系统“十四五”工作的总体规划,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并设计了62个重点工程项目。《规划》提出,坚持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着力建设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推进文化铸*、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期间,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以及文旅融合发展方向等内容,《规划》提出多项具体要求,整理如下:

01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二是推进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十四五”时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50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个。

三是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十四五”时期,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达到30个,建设60个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四是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推动建立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02完善现代旅游体系

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和“旅游+”“+旅游”,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努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大众旅游。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旅游惠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推动完善国民休闲和带薪休假等制度。引导各地制定实施门票优惠补贴等*策。

二是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加强智慧旅游相关标准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

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

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

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是丰富优质旅游供给:

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认定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等为依托,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海洋、冰雪、城市文化休闲等特色旅游目的地。

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冰雪、避暑、避寒等气候旅游产品,认定一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03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是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依托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

二是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

三是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

鼓励在城市更新中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发展工业旅游,活化利用工业遗产。

培育旅游用品、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

培育研学旅行项目。

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

结合传统体育、现代赛事、户外运动,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04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一是完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建立文物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

二是加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利用:

健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制度,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村落、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

加强文物展示利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三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全面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加强国家非遗专业研究力量,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四是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统筹推进古籍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数字化建设、整理出版和宣传推广等工作。依托全国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珍贵典籍展示利用。

05完善文化旅游投融资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扩大文化和旅游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二是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三是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四是完善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体系,健全市场化融资担保机制。

五是推动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纳入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范围。

本文内容来源于文化和旅游部

1
查看完整版本: 划重点ldquo十四五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