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华为的绩效管理文化是什么
TUhjnbcbe - 2021/9/30 19:58:00
5.1全员持股激发进取意识

众所周知,华为是中国较早实施全员持股的企业之一。

全员持股属于股权激励的范畴,所谓股权激励是指,企业以股权的形式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到企业决策中,同时分享利润﹑承担风险,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持久动力。

全员持股是股权激励中风险较大的一种,但收益也是显著的。当时,华为推动全员持股的行为,可以说是敢为天下先,直接成为华为的崛起支柱,直到今天华为依然奉行着全员持股这一举措。

华为内部股权激励始于年,至今已经进行了多次大的股权激励:

5.1.1创业期股票激励

年华为起步,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有了一定的起色,但依然无法拓展市场、搞研发,资金周转依然困难,任正非决定推行内部股权和高分红制度:年,华为提出公司内员工持股,每股1元,以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税后);员工进入公司一年后,依据职级、季度绩效等进行分配,可以用员工的年度奖金购买;如果年度奖金不够参股股票额,公司会帮助员工从银行贷款购买股权。

采取这种全员持股方式,给华为带来了两个好处:(1)减少了公司的现金流风险,内部融资不用再支付利息,降低了财务风险,也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高的分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给员工描述了一幅愿景——在未来会拥有高额的回报。()全员持股,员工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责任感和归属感也随之而来。

在股权激励和主人翁意识的驱动下,华为人夜以继日地奋斗着,即使拿着微薄的薪水、住着简易的农村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状态。

全员持股是一种绝佳绩效激励措施,它以利益均沾的形式,让员工都心系公司命运,并为之而努力提升个人和团队的绩效。当时,虽然有些员工自嘲:这些躺在纸面上的“数字”不知何时能兑现。但他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如果不努力,这些数字永远都不会“复活”。

随着华为人的不断努力,市场越来越好,研发技术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财富也越来越多。可是,在看到华为采取全员持股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全员持股不是万能药,存在巨大的风险——无法兑现。

在推行全员持股后,华为并没有高枕无忧:

(1)重视精神激励。为了激励员工,任正非亲力亲为,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全员持股属于长期绩效激励目标,员工的斗志、热情很容易在漫长的工作中消磨殆尽,如此全员持股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在平日的工作中,华为非常重视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得员工始终都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信守承诺。每年分红,华为从来都没有爽约过,这也让员工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信守承诺,是实施全员持股的基础,基础不在,对员工来说,高额的回报只是画饼。

华为初创期的全员持股的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员工能动性,从而稳定和不断改善公司的绩效。

5.1.“华为冬天”时期的股权激励

以全员持股作为绩效激励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如此才能更好地达成绩效。

受年IT泡沫破灭的影响,华为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冬天”,为了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和改善人浮于事的弊端,华为开始实行“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虚拟股票借用了股票的名义和内容,其实上并不存在股东,更多的只是一种承诺。但授予激励对象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

华为还出台了一些新的股权激励*策:新员工不再分配一元一股的股票;老员工的股票逐渐期股转化;

取消固定的分红,从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获取。依据公司的评价体系,向员工分配一定额度的期权,期权期限为4年,每年兑现1/4的额度。

5.1.经济危机时期的期权激励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华为推出了新一轮期权激励措施。当年,华为开始了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配股。本次配股属于“饱和配股”,依据职位级别分配不同的期股额度。不同职位级别匹配不同的期股量,例如:职位级别为1级的员工,持股上限为万股,14级为5万股;其中收益呈波浪线,是因购买/分配数量不同而形成的。此外,持股已达到其级别持股量的上限,不参与配股。

此次配股,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提高了员工收益,同时使绩效(期股)与职位等级挂钩,进一步完善了绩效分配机制,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5.以客户满意为绩效导向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再次强调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客户”。

华为在很早就确立了这样的绩效管理原则:无论是绩效目标的设定,还是考核,都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如此,就保证了华为绩效永远是符合客户价值的,永远不会背离“企业的唯一使命”。企业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绩效价值观,及时使用最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企业也不会得到真正发展。

按照客户导向的流程型组织的设计原则,华为把客户导向的绩效分成几个维度:能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否准确提供客户价值、能否让客户容易享受产品或服务、能否让客户低成本获得产品和服务等,这也与哈默对客户导向的流程的定义非常相似。

华为长期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员工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而且,华为的外部客户满意度专门委托盖洛普公司进行调查。同时,在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中,还强化了对客户服务贡献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为的绩效管理文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