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秦庄村鸟瞰图。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金元摄
“
*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武王街道坚持将*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推动基层*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建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村里道路两旁的排水沟加上了盖板,美观又安全,一举两得,真好!”近来,村容村貌的新变化成了武王街道北孔庄村村民杨豪和乡亲们热议的话题。
位于马村区武王街道范张弓村的马村区*治生活馆,目前已接待余人次前来学习体验。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金元摄
同样高兴的还有家住武王街道东孔庄村的卢顺利。“最近,村里对我们小区楼栋进行了外墙保温改造和墙体粉刷,还规划了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大家‘停车难’问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卢顺利高兴地说。
英利经贸生产车间一瞥。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金元摄
结合*史学习教育,武王街道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持续开展民生“微实事”工程,以学促干、以干践学,不断提升群众对基层*组织的认可度、满意度,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东星炭电极生产车间一瞥。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金元摄
近年来,该街道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力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村办集体企业共解决名村民就业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在“红色引擎”的强力推动下,该街道正在加紧筹建秦庄村毛纱厂项目、北孔庄村“孔子问礼”项目以及一批特色农业项目,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文化铸*激活振兴动能
产业旺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乐起来。
6月29日傍晚时分,武王街道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大院内灯火辉煌,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的标语高高悬挂,当连廊两侧一排排红灯笼亮起来的时候,歌伴舞《我爱你,中国》拉开了该街道文艺汇演的序幕。演出中,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诗朗诵《亲爱的母亲伟大的*》、舞蹈《盛世欢歌》等由各村村民表演的节目,朴实热烈,深切表达了对*炽热的爱。
马村区武王街道在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大院内举行庆祝建*周年文艺演出。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蕊摄
北孔庄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小村庄,春秋时期孔子问礼、两小儿辩日的历史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近年来,北孔庄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加强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村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精心打造生态宜居村庄。在此基础上,武王街道在北孔庄村探索创新乡村文化发展模式,于年3月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
曾经的北孔庄村文化大院,场地和设施都比较陈旧破损。合作社成立以来,村内乡贤出资对场地进行升级改造,如今的文化大院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既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又突出了“小乡村大舞台”的乡土特色。
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下设四个分社,分别为儿童经典诵读分社、舞蹈分社、诗经合唱分社、书法绘画分社。目前,该文化合作社已组织各类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80余场,辅导和培训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余人次,吸引了武王街道各村村民前来参与。
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内,诗经合唱团在练习唱诗经。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蕊摄
诗经合唱分社成立后,社员们白天务工务农,晚上为了按时上课,有时饭都顾不上吃,拿着馒头、带着杯水就赶过来学习。北孔庄村很早就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国学文化培养,自年春节举办第一届北孔庄村少年儿童诗词朗读大赛起,国学经典诵读就走上了该村的文化舞台。如今,村里三四岁的孩子就会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篇章。北孔庄村还为参加文化活动的群众免费提供午餐,让群众安心留下来、快乐唱起来、高兴跳起来。
文化“点亮”乡村,为乡村振兴铸*。武王街道*工委书记李庆利说,该街道将以北孔庄村文化合作社为试点,开设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留住乡愁记忆,提升村民的“土味”文化自信,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向善力量,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蕊王颖报道总监制:陶金生 监 制:丁全国 贾自轩
策 划:徐帅帅 执行策划:崔 晶
统 筹:马莹洁 陈 洁 孙 洁 周博阳
主 编:张 蕊 责 编:王 鹏
校 审:薛 莹 编 辑:靳 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