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打造了万PV
TUhjnbcbe - 2021/9/28 4:39:00
北京皮肤科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39528.html

*昏时分,郊区一处建筑工地旁,58岁的老李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着他的晚饭,两个馒头、一包咸菜,加起来不过5块钱。路边过往车辆扬起的尘土,就这样被他就着馒头咽进了肚子里。

老周,今年46岁,四五年来一直在工地上给人做钢筋工,一天的工资在元左右,来到城市后做过最奢侈的事情就是花多块钱给自己买了件衣服。

在我国,老李、老周比比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年我国农民工数量2.8亿,而这群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的人,每逢年初都会迎来行业里的一个巨大痛点:找活。

刘凭的判断是:由于建筑行业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工人找不到活,施工方找不到人」。

不管是对个人还是行业,他都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打响「招工找活」第一枪。

18万仅获用户

现在的刘凭,聊起产品设计和技术原理头头是道,而其创建的「建工家」小程序也积累了万用户。

但2年前刚开始创业时,他只是一个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的包工头,不懂互联网不懂技术的门外汉。农民工出身的他,只是单纯地想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工人可以找活,企业可以发布招工信息」。

但客观环境却让刘凭犯了难,「16年时,身边用智能手机的工人很少,即使有也大多不熟练」。开发App的想法只能被搁置,一直到17年年初才正式被提上日程。

把时间线拉长,工人与老板之间信息不对称是数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刘凭看来何时入局都不算晚。

这是他的第一次蜕变:没有团队,就在拉勾网、BOSS直聘招募;不懂产品技术,就日夜查询资料学习。

建工家团队

随着团队人员的逐渐到位,产品逻辑、设计理念这些问题也到了从想法彻底转为实际的时刻,刘凭对团队寄予厚望,但没成想第一次蜕变成功后,他马上遇到了新的危机。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刘凭与团队开发人员沟通不畅,「不在一个维度上面,我说的他们无法理解,他们说的我也听不懂」。

一直到9月底,建工家App终于开发完成。摆在刘凭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客?

一方面是产品用户无法自然增长;一方面是自身又没有合适的推广方式,一番思量后,他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地推」。

之后的2个月,刘凭带着妻子奔波在广西南宁的各个工地上。「工人中午下班,我们就十一点过去,下午上班,我们晚上再跑过去,也聘请了十余个临时工一起地推。」

彼时的南宁,平均气温36度,不同于市中心的整洁干净,工地上灰很大,车一过,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走一路,脸上、身上就像被撒了一层面粉变成灰白色,若是遇到雨天,泥浆又会覆盖整个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那是刘凭推广产品时的真实写照。

在年,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若是20元,会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但迫切想要推广产品的心还是让刘凭顶着高昂的获客成本坚持了下来。即使一个个教工人们下载App,情况也不容乐观,「工人们有很多顾虑,病*、传销,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

60天花费18万获取个注册用户,努力也带不来回报。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达到一定量级后,钱只是数字,若不贪心,大可以岁月静好,但对于此时的刘凭来说,建工家已然变成了一种情怀,他一定要解决工友们工作过程的痛点。

转机出现:小程序日新增1万用户

年11月,刘凭只身前往北京拜访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将你现在开发App的团队成员包括技术合伙人全部砍掉,去做小程序。」奉佑生的提议让刘凭豁然开朗。

一切又回到起点。其实早在年年底刘凭就观望过小程序,也曾想过入局小程序,但此时团队成员都坚持开发App,争执不下只好继续推进。「没想到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开始。」

如今再回望,年12月对刘凭来说一定会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转折点,此时的他组建起了仅有3人的小程序开发团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彼时的小程序行业,你既能看到万一,也能看到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这是一个短期内迅速崛起了一大批优秀开发者的行业。

21天后,建工家小程序上线。这一次,刘凭有了准备,「我们有4个运营人员,虽然也是农民工出身,但是深谙社群运营之道,由他们去做社群与工人们交流,第一天的名注册用户也是由此而来。」

爆发是在今年3月份,建工家小程序每日新增用户1万人,月访问量万人次。究其原因,刘凭很坦诚的说:「年后工人们都出来找活了。」但不可否认,建工家火了。

如今,建工家用户超过万人,月活跃用户占比50%,刘凭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虽然他已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

小程序用完即走、无需安装的特性备受工人们青睐,而建工家小程序招工、找活两大功能,不但方便了工人找活,也为企业提供了招工渠道。以找活为例,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工种、区域等信息,便可一键发布。

如果说,刘凭错过了App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机会,现在看来,小程序这一波,他迎头赶上了。随着在小程序行业的不断扎根以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打造了万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