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防灾招生特辑丨文化与传播学院
TUhjnbcbe - 2021/9/28 1:20:00

文化与传播学院

学院简介

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前身为人文社科系,成立于年。年7月正式更名为文化与传播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3个教研室,灾害舆情研究所、风险传播研究所、生态文学与灾害文献研究所3个校属科研机构,年成立文化与传播学院创新创业分院。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年广告学专业开始招生,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招生,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始招生。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1人,博士6人。中国地震局局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次。

团队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质量优异。先后获得年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年全国优秀博士后成果奖,年第十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年河北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年第十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年廊坊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年第三十五届河北新闻奖一等奖,年廊坊市社会科学成果佳作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9部,主编及参编教材10余部。新闻传播学学科是学校重点培育学科,分为灾害信息传播、防灾文化传播、新媒体传播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三个专业均实现“分流培养,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告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行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新媒体传播三个方向的分流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专业任选课17门,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广告学专业培养从事广告创意策划、品牌设计与运营、新媒体设计与应用、新媒体运营、市场营销与研究、新媒体传播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出色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文学审美感悟能力、语文教育和行*事务能力、新闻采编和影像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复合型新媒体信息传播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新闻报道、媒介运营、新媒体设计、新媒体传播等工作。

文化与传播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条件。现有全媒体技术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数字传媒实训室、人文小剧场、影视文学实训室、舆情会商室、舆情监测室、古典文献综合操作室、古籍数字化机房、电脑图文实训室、画室等12间实验实训室,视觉设计工作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室、影视文学工作室、舆情效果工作室等4个工作室,教学仪器设备值余万元。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文化与传播学院创新创业分院成立,工作室模式有效运行,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竞赛成效显著。年至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达50余项,多个项目进行创业孵化,其中正式注册成立公司3家。在至年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项,获奖学生人次。常年开展由人文大讲堂、人文电影赏析、“感悟经典”话剧展演、微电影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设计周等活动组成的“人文大视野”系列美育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文化与传播学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行业服务,主要分为防灾减灾舆情服务、防灾减灾科普服务、防灾减灾视觉符号设计三个方面。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广告设计、新媒体传播等社会服务工作。从年开始承担中国地震局涉震舆情监测工作,目前与四川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湖南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贵州省地震局等6个省局签订舆情服务合作协议。完成吉林省地震局长白山火山监测研究成果数字展示平台建设服务、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救援队员动漫人物形象创作系列作品、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形象系统及视觉物料设计项目、甘肃省永靖县旅游文创系列产品开发设计等。

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和文学审美能力;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采集和图文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务、秘书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采写和编辑策划能力,能够从事语言文字、教育培训、文化宣传、传媒业务、文秘事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年

文学学士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论、基础写作、美学、中外思想史、电脑图文图像、摄影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古典文献综合实训、语文教学能力实训、影视文学与创意写作综合实训等。

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秘书及行*工作,从事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语文教学和行*管理工作,从事新闻出版行业的采写和编辑工作,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内容策划和文案写作工作,考取各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型硕士。

现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名,博士5名,学科涉及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影视文学与创意写作实训室、古典文献综合操作室、古籍数字化机房、人文小剧场、摄影摄像实训室等,运行影视文学工作室。实践场所总面积达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余万元。

夯实专业教育教学,塑造文化底蕴;搭建理论与实践课程平台,体现学用结合;实施个性化培养,增强就业能力;拓展人文艺术视野,注重知行合一。探究人文,涵咏艺术。启迪心智,陶冶性灵。

古典文献综合操作室

影视文学工作室

感悟经典话剧展演

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熟悉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广告学、设计学、传播学、营销学等基本理论,具有广告策划创意、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与运营、新闻发布、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与运营、广告策划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广告公司、文化创意产业部门、设计公司、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机构从事广告创意策划、品牌设计、新媒体设计与运营、网络舆情监测与信息发布等工作。夯实人文学科基础,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开拓设计视野,提升传播能力;以学科竞赛促教学,培养学生广告人意识;依托实训室培养学生的广告专项能力,与工作室综合能力培养衔接;依托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与市场接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8人,学科涉及广告学、设计学、美术学、传播学、新闻学等领域。拥有电脑图文、苹果机房、摄影摄像等实训室,拥有视觉设计工作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数字传媒实践中心,可实现从平面到影像、从拍摄到剪辑的全过程培养,总面积达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余万元。近三年广告学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生肖设计大赛”等设计竞赛,共获奖余项;以工作室为依托完成多项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

广告学专业赴延庆四季花海、九眼楼景区写生风采

广告学专业师生暑期赴承德开展新农村环境美化设计任务

生肖设计大赛开幕式

视觉设计工作室每周一期艺术沙龙

文化与传播学院刘院长主持开幕式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组成员、中国地震局*组书记、局长参观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展

广告学专业师生赴北川地震区开展科普调研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本专业培养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复合型新媒体信息传播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全面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创新;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实践知识、具备新闻传播实践能力,掌握媒介融合规律,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运营机制和传播实务,能够胜任新闻报道、媒介运营、新媒体设计、新闻发布和舆情管理等工作。四年文学学士师资配置合理。现有专业教师近二十名,基本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来源于多个学科,四成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学设施充足。本系拥有电脑图文、苹果机房、摄影摄像等实训室,拥有非线性编辑、数字传媒工作室和视觉设计工作室,总面积达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余万元。已经建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6个。本专业毕业生为社会亟需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领域。可以在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府机构、出版公司、广告机构、公关机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传媒相关的各类工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扎根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平台和自然科学知识平台,系统融合了当代信息领域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创新性、技术性、实践性、可塑性、综合性,培养专业特色鲜明、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的高级传媒应用型人才。

视觉设计工作室

苹果机房

数字传媒实训室

防灾科技学院招生联系方式:

防灾科技学院招生

-

-

-

防灾科技学院招生信息网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防灾招生特辑丨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