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求她从桥上走过!”
《剑雨》中陆竹的台词:
细雨说:师父,为什么陆竹死之前说,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
方丈说:佛陀弟子阿难在出家之前,在道上遇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这少女?阿难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这少女从桥上走过。
。。。。。。
由此,石桥是个美丽的符号,能承载很多。
从空间上说桥可以喻为路的蝴蝶结,从旅程上说是一个暂停点。
自古桥有万千形态,在此不多赘言。
扯远了,今天说的是馒头和桥的故事,
山西有个地方称为霍州:属于一个县级市,看百度百科,没有什么引人之处,自然也没去过,本来是没有什么缘分的。然而某年某月一个当地*府文化官员碾转数人联系到我,电话中给了一个馒头和桥的命题,正好当时有些闲暇,便由此引发了一个地域文化的符号化过程。
这个符号是花馍,看图:
还有这样:
干脆来大全:
去县城走官道,有个桥是必经之路,大体是这样,(原图找不见了)
毫无疑问,这是迎宾大街上的迎宾桥,是地域名片,官员认为是整改和提升形象的重点。
怎么整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啥是特色?找来找去,费了半天脑子,好像只有上面的花馍了。
怎么整改?桥不能拆,没钱重修,只能做整容。
所以问题就显化了,只能在桥上栏杆做文章,再修一下坑坑洼洼的路面。
进入设计流程:
1.明确设计部位
2.明确设计元素
3.提炼加工元素
4.结合施工工艺调整元素的生成制作
5.附属功能设计先体验一下栏杆的单元特征
或者这样:
再看花馍的基本类别:难度在于对几何形体的简化和统一
进入元素的抽象化阶段:
最后再看栏杆单元的基本组成,接受一下启发:
完成组合:
设计开始和结尾:
是不是和高铁一样流畅,和动车一样优雅?
感谢生活!
感谢地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想象!
感谢电影《剑雨》给我带来关于石桥的美好想象!
也感谢那位未曾见面的客户,尽管这个设计我没有收到一分钱设计费,呵呵。
理空高端设计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