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黎民溯源从黎族的兴盛看中国文化的意义
TUhjnbcbe - 2021/9/21 19:20:00
白癜风图像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2347.html

文:杜改转编辑:刘彦汷

《黎民溯源》

张晓明主编

黎城县古文化研究会

上编学术探究

从黎族的兴盛看中国文化的意义

晋中市儒学文化促进会杜改转

摘要:中华文化积蕴极深,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莫过于姓氏。姓有百家,而道只有一个,白虎通曰:姓者、生也。人所禀天地之道气所以生者。人是个道器,黎氏文化在黎氏历代子孙言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其祠堂对联文化可见一斑,故黎氏代有才人出,如宋代黎宿、黎明等。从黎氏的兴盛看中国文化的意义,盘点各类名人轶事,揭秘其中不为人知的往事,可以知道,每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都是一根中华文化的“擎天柱”。关键词:黎族姓氏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姓氏共有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莫过于姓氏。通过姓氏来推测对方的家庭背景,是否出自名门望族,通过姓氏的研究我们可以探究中国文化深刻意义。我国文化积蕴极深,姓氏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很多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姓氏。姓就仿佛是一个人的徽章,绝对不容侮辱。因此,中国人对于姓氏是非常尊重的。当我们问别人的姓氏的时候,我们要说您贵姓,而不能单单是问你姓什么?这样的话显得不够尊重,我们回答则是免贵姓什么什么,也有许多人好奇,百家姓那样排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百家姓的排序根据就是这个姓氏的人的尊贵程度。可是,凡事都有例外,当有人问“您贵姓”时候,有三个姓不用说“免贵”,这三个姓氏是什么?这样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呢?这三个姓,分别是张、孔、国。传说,“老天爷”玉皇大帝和阎王爷都姓张,上天入地的事儿都归他们管,故为贵姓。儒学创始人孔夫子,他的思想被许许多多的帝王所用。治国之道便是从儒家学派中总结出来的。他的地位高于帝王,被称为“素王”,因此孔子地位,也让姓孔的人不需要说免贵,他们也可以称得上是贵族之后了,国姓是代表着国家,明朝的国姓是朱,清朝的国姓是爱新觉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这个姓还是很尊贵的。这些年,百姓兴起寻根之旅热,说到底还是乡土宗族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就是不忘本的,但百家姓的本即人之本是什么?是道,姓,人所生也。白虎通曰:姓者、生也。人所禀天地之道气所以生者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五经异义、诗齐鲁韩、春秋公羊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左氏说圣人皆有父。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是在赞扬帝尧的圣德,意思是尧帝他彰显(自己)崇高的品德,使族人能够亲和团结。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部落协调和顺,(天下众人皆变化化上,是以风俗大和)众人从此也就友好和睦,天下就治理好了。尧安得九族而亲之?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因其父乃赤龙。看来姓氏不同,其来头就不同,作为亦不同。黎姓的情况如何?我们做个分析。一、黎姓起源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汉族黎氏源于商代、西周时期的黎国。黎国位于今山西境,位于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入于晋。《尚书》中“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战胜)黎”,《史记·周本纪》商纣时西伯败耆国,即此。商代有两个方国都叫黎国,一个在今山西境,称耆国(古字黎与耆通),子姓,侯爵,建在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地入于晋。《尚书》中“西伯(周文王姬昌)戡(kān战胜)黎”,《史记·周本纪》商纣时西伯败耆国,即此。还有一个黎国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都以国为氏,姓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他们是古部落“九黎之后”。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黎氏,字亦作犁。”所以,古代的黎姓有时也写作“犁”。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氏与其生活栖息地息息相关,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传说*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所以,黎姓早期发源地当是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一带,即春秋时黎国都城所在地。在古黎国栖息的人们也以国为姓。二、黎氏的文化人是一个道器,黎氏的文化在黎氏历代子孙的言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黎氏代有才人出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黎淳:华容(今属湖北省)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尚书。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2.黎姓宗祠通用联彝伦攸叙;明德惟馨。“彝伦攸叙”(出自《尚书·洪范》。彝伦,指常理、常道,常伦;彝伦为表率、为典范,往往以此,遴选人才,提拔官吏。)其实,“彝伦攸叙”还有更广更深的大义,清顾炎武《日知录·彝伦》:“彝伦者,天地人之常道,如下所谓五行,五事,五德,八*,五纪、皇极、庶徵,五福、六极、稽疑、皆在其中。不止《孟子》之言人伦而已。能尽其性,以至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彝伦叙矣。”攸,所,四方攸同;叙,叙说之意。总之,反复斟酌,很难尽言先哲箴言,让世间一切美好,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海,生态万千,成为其象征吧,让后人敬畏、尊重,遵守规则,约束自己,敬畏美好的事物、保持美好修行、情操、品德,才可以算“彝伦攸叙”啊!可见,黎氏家族是有着深谋远虑的。明德惟馨意思是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即完美的德性才是芳香清醇的。出自《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经术传家钦北宋;文章华国耀西川。———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文章惟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北洋*阀*府总统黎元洪自题联。气压英雄,丕振状元令誉;学通经史,堪称直讲才华。———佚名撰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状元黎淳,字太朴,华容人。天顺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致仕。下联典指北宋朝议大夫黎的事典。黎?,字希声,文安人。庆历进士,英宗以蜀士为问,欧阳修对曰:“文行苏洵,经术黎?(chún)。”尝知眉州,苏轼作《远景楼记》,称其“简而文,刚而仁明,正而不阿”久而民益信之。祖宗有灵,孰是孰非祸福终有报应;天地无私,为善为恶休咎总无负人。———佚名撰江西省上犹县黎氏宗祠联桂子兰孙福传逸世仁义礼智祖德绵长这些祠堂对联文化,成就了黎族人独特的精神家园。湘潭“黎氏八骏”祖辈文化渊源揭秘,湘潭黎氏家族深受湖湘经世文化影响,累有湖湘名人问世。所以,我们认为,黎氏家族优秀人才群体涌现,并非偶然。三、从黎氏的兴盛看中国文化的意义人的祖籍和姓是不能够改变的,这个不可改变性也说明它的重要性。人类期初是为什么要分姓氏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以及现代少数民族中留存的图腾信仰,均佐证了这一观点。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姓氏文化的制定,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了优生繁衍,在宇宙中,百姓之间有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人种”的竞争。天地之间的一切事情总是以人事为主为要。《易经》中每卦的三四两爻居于人位,而且又处于整个卦的中间位置,所以三、四两爻就代表人道、人事,意义特别重大,作用特别关键。孔子赞《易》,也是特别重视三、四两爻,通过阐发三、四两爻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发现人生的大道,确立人类的极则。姓氏除别婚姻外,还有一个重大意义,那就是道德!因为立人之道曰道德即君子进德修业,只有道德才能够使人在广袤的宇宙中立稳其位。孔子在《艮·彖传》中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故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何谓宇宙?所谓宇,指的就是古往今来的时间流程;所谓宙,指的就是四面八方、上下六合的空间方位。反映在卦的爻位上面,三为阳为天就代表时间,四为阴为地就代表空间。而我们人生于天地之间,其实就是始终处于时间和空间之中,任何人都摆脱不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从数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说任何人都超越不出三、四这两个数的范畴。古往今来的时间虽然无穷无尽,但概括起来不外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易学专家杭辛斋指出:“天之用见于时,地之用在于位。阳三而阴四,故时三而位四。”就是说天的气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时间或季节方面,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最能说明这一点。而地的形质作用主要体现在方位或空间方面。可见天地合起来只是一个宇宙而已。“位”字从立从人,其实就是立人的意思。《说卦传》中就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立于天地之间,只有合乎仁义之道,才能与天地相参而成就万事万物,也才能无愧于人之位。而这个位的核心要义指的就是中正之位,也就是我们要使自己时时刻刻处于中正无邪、无过不及的位置,内心保持中正无邪就是仁,随时做出适宜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无过不及的中正之位就是义,可见仁义之道其实就是中正之道。故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以黎氏为例,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后来,黎氏成为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黎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名列第9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分布很广,以湖南、广东、江西较多,这3省黎姓约占全国汉族黎姓人口的67%。黎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上面述及者外,京、黎、满、壮、瑶、回、苗、土家等民族均有黎姓。黎氏以其秉持的文化,找到了黎氏在宇宙中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家族不注重立人之道,不久也就会在宇宙中消失了。传统文化中生命观并不仅仅是指个体的生命而是扩展到整个宇宙。在先秦思想中特别注重人在宇宙的位置。《周易》指出“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人之道曰仁与义,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产生了宇宙分为天地人三才的雏形。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确定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荀子曰:“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进一步阐述了孔子说的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认知。同时传统儒家思想认为相比生命本体、仁义的宝贵程度更加突出。当生命与仁义发生冲突时、往往是“舍生取义”。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中国文化就是一种生命学说,一种家族学说,它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幸福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而达到完善自我,圆满并快乐的度过一生;它就是让每一个家族从一代兴旺到代代兴旺,以致社会达到家家兴旺、造福人类的境界。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意思是孔子说:“舜可以称上大孝了。他的德行被普世称作圣人,他的尊贵以天子身份彰显,他的财*收入富有四海,后世人民建造祠堂来追祭他,他的子孙会绵延不绝。”所以,有大仁大智的人,一定能得到大位,一定能得着厚禄,一定能获得美名,一定能享有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因其材质而臧否它,栽植的必被培育,铲除的必致腐朽。历代圣贤都在论述这个道理。《了凡四训》中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这段话意思是云谷禅师说:“岂只是功名,你得不到的事情还多着呢!世上拥有千金家产的人,一定有享用千金的福报,拥有百金家产的人,一定有享用百金的福报;应该饿死的,一定是要受饿死报应的人。上天不过根据他本来的材质进行雕琢加工,什么时候强加过丝毫意思?就像生儿子,譬如一个人积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三代或者两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两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至于绝后,那是因为他的功德极薄。年11月26日,习主席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一个家族也是同样道理。探究姓氏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盘点各类名人轶事,揭秘其中不为人知的往事,我们可以知道,姓氏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都是得天地日月精华而生,每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都是中华文化大厦的一根“擎天柱”,研讨黎氏文化,我们更进一步明白了中华文化的意义!大哉,中华文化,幸哉,黎民百姓!作者简介:杜改转,女,山西榆次人,大学文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主要从事儒学文化及人文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伦理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与传播工作。现为中华儒学会理事、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晋中市儒学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中都书院院长、首席主讲师。

「最受欢迎的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黎民溯源从黎族的兴盛看中国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