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漆文化讲堂有关漆画胎板制作的,一大波
TUhjnbcbe - 2021/9/8 16:36:00

底胎制作大致流程:选夹板——切割(大尺寸薄板双包加井字形龙骨,小尺寸12厘板)——木砂纸干磨——涂生漆——刮漆灰(中瓦灰)——补灰——木砂纸干磨——褙布——刮漆灰(一道中灰+两道细灰)——水磨前必须完成胎板背面所有刮灰——正面第二道细灰前干磨,之后#水砂纸水磨——下涂漆,#水砂纸水磨——中涂漆(黑推光)——一星期后#水砂纸平磨(完成)

选板材(很重要)

板材最好用加厚五夹板,密度板坚决不能用于正式的漆画,除非纯粹练习,换句话说即不指望留存于世,这当然就包括出售或收藏行为。诚然,肯定又有人要跳出来吼“我的作品就密度板整的,照样卖”问题是这些人有没有让对方有知情权,纸是包不住火的,这样的人迟早遗臭,跟坑蒙拐骗貌似没啥区别。在我看来,插接板、木工板也是不行的,块面太分散,结构不强。至于夹板等一些现代板材用的胶水确实是化工胶,不过板材品质不错的话影响不大。一块过得去的夹板正常都可以存放很多年,比如有的用来做画台操作台的面板,十几年都还在用,那么在被腻子、麻布、多层漆层保护下的夹板,存放的年代也应该是很可靠的。

有条件可以使用进口夹板,我们这边主要是马来西亚或印尼的(小画幅可选加厚三夹板)。用加厚五夹的,是由于懒,这样就可以不打龙骨而创作较大幅面之作品(三夹板由于其强度限制,是坚决不能制作稍大幅面作品的,因为很可能产生毁灭性打击)。

夹板即胶合板,主要材料有水曲柳、桦木、杨木、松、椴木等,相邻层的木纹方向交错。胶合板的层数是奇数,一般有三夹板、五夹板、七夹板,十一层以上的板材称为多层板。但装饰市场及木工常以厘称呼(厘即毫米mm,因为以厚度衡量更直观,装饰行业、印刷业上衡量厚度常以厘相称),比如九厘板,十二厘板等。小面积漆画常用到九厘、十二厘夹板,大面积的漆画建议用薄板。夹板的层数越多,厚度越大,强度越高。现在常见的主要是饰面夹板,夹板上有一层非常薄的实木饰面。我们在市场上常见到的规格是xmm。

优质进口夹板特征:整板平整无翘曲、变形、开裂等现象;面板光滑、平整,色泽一致;接缝少,因为进口板往往是大直径原木加工而成;正、背面木料一致(国产板往往是单面过得去);四周断面光滑、每层均匀,材料及色泽一致,每一层皆平整成一线(假冒者断面的板层往往不平整,板层之间有开胶、鼓泡,芯板有缝隙等;板层起伏较大似挤压状,且颜色不一致,严重者甚至空心)

板材买回来后,一般是要切割的,根据画面需要。接下来先磨一磨吧,磨板子(当然,这一步很多人都木去管他,但俺就是介么弄的,因为俺木事做)。为啥要磨一磨呢,原因很简单,让板材有更好的附着力及打磨掉毛糙东西。如果需要制作幅面较大的胎板,建议夹板双包龙骨,即先做框架,再双面蒙板,注意蒙板一定采用胶合,万万不可用铁钉,否则日久会显现钉痕,后患无穷!如图:

木方可以是2x2,2x3的规格,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作品所需要的强度而定。格子距离可以是20左右,当然这也要视木方尺寸、画幅尺寸而定。看到上面白色的乳胶没,用猪鬃刷刷乳胶上去即可。正背面两块夹板怎么放就不用我再啰嗦了吧。这是个普通的龙骨示意图,旧时称为“牛斗榫”。也可以是其他的榫卯结构,比如这个:

再接下来就是打底漆啦,啥,还要打底漆?答案是肯定的。为了防止水气进入底胎(建议板材买回来后,搁置N天,让其自然抽湿)。如果作品用大漆,那么打底漆也尽量用大漆,要知道每种类别的漆终究性子是不一的,别省这点小钱(俺还指望作品卖个好价钱呢,俺可会告诉买家,俺介都是大漆弄的),当然,腰果漆亦可,不过有的小厂家做的腰果漆是含苯、甲醛什么的,腰果漆的很多性能接近大漆,但硬度和韧性、耐侯性等方面不及大漆。腰果漆是绝对替代不了大漆的。

打底灰(也叫刮腻子)

打底,也叫打底漆。就是用漆刮直接刮漆于板材上,用漆刷当然也行,每个部位尽量都刮到,别跟我一样懒。刷底漆,注意方向性,这样一是规范,二是好把握,不会厚也不会哪些地方没刷到。为什么要打底呢?很多人做漆画没有打底也没见出什么问题呀?而且也不大看得出来。回答是肯定的,肯定得打底,那些制作漆画不打底的,是为了省时间省成本,但对漆画的作品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说远一点,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买家的话,那也是对买家的最不起码的尊重。要知道,人家买了作品,那就意味着送人或是收藏,收藏者可不希望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的作品开裂了,起皮了,那时候人家会有种什么感觉,自己去考虑。那这么说来,不打底无非就是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木材是有年轮的,大家都知道的原理。木材中有纤维胶质,有软木层,软木层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塌陷,那么打底灰就是为了更好的防止底板的变形。当然,底板上裱布的作用,亦在于此。

底板干透后(注意前期的每道工序,都得规范认真,干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漆画创作中则可由兴发挥),就可以打第一次底灰了。底灰用的漆基本上是生漆,当然,别的漆也不是不可。底灰可以是瓦灰、砖灰、石膏粉、立德粉等等。不管用什么漆,方法是一样的。建议打底用漆,不要太吝啬,漆用得少,自然粘性不强。此外,调底灰尽量多动手,不要偷懒,调和不均匀的底灰打在底板上,干了后是粉状的,手指都可以抹掉。检验是否均匀,可以用刮刀反复刮抹,看其中是否有粉状的颗粒,如果全部都呈流平性,则说明调和均匀了,方可刮在底板上。生漆打底很爽,起码我这么感觉的。用的量不象腰果漆那么多,腰果漆打底给我的感觉就是,用多少都不为过,但生漆只用一点点即可调和得很均匀,而且流平性很好。至于为什么不说漆灰比例问题呢,因为漆和瓦灰本身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介质,又怎么以比例来衡量呢,比例是个死的东西。但我们操作时得根据漆和瓦灰的状态来灵活应用。但一般来说,我调和底灰用的生漆不会少,这样可以保证底灰的粘合度。

刮底灰

底灰不要太厚,不是越厚越好,越厚怕因底板的晃动而损伤底灰,给作品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但也不能太薄,太薄则达不到打底之作用。底灰忌不平整,特别是第一遍的底灰,这是往后该作品的基石,打得好,后道的制作就很顺利。刮底灰时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向,比如从上到下的刮。这样一是有规则,二是能刮平。大概刮完后,局部没刮到的地方或是刮得厚的地方再稍微调整,但动作要轻,避免原来刮好的地方再刮动。注意四周侧面也要刮涂,刮完后,四周的棱角处修一下边,不然干后打磨很费力。正面刮好,待干透后,再刮背面。

大漆做的底胎看起来是否很爽呢!第一次的底胎打磨很关键,这是以后漆画制作工序的重要基石。要求平整,如果局部有塌陷或是第一次刮腻子有疏漏,要进行补灰。

打磨时也别忘了胎板的四边,照样不能马虎。一是为了增加下一道工序时的粘度,二是美观。

修边角:打掉锐利的边角,一是裱布时的粘合面积会大些;二是平时的小磕小碰的受力点大,保护胎板;同时有很好的手感。

裱布,即褙布:1、以生漆加面粉成漆糊,大概一比一之比例(视生漆含水量具体情况是否增加生漆比例),力求调和均匀;(先加水调和的面粉,再调的漆,这样好控制浓稠度)

2、可以以刮、刷等方式将漆糊涂于底胎上,但速度要快,因为漆糊干燥速度很快,不然裱布时影响裱糊质量;3、裱糊用布——艺用纱布或医用纱布(夏布、麻布、皮纸均可,尽量稀和薄,如果是脱胎漆器用则可以适当厚实),这些都已经脱脂,不建议用棉布,因为没有脱脂。按底胎尺寸裁切纱布,保证尺寸够用。4、底胎上的漆糊尽量厚实,不然影响粘性;5、布上了底胎后,四方向往外扯匀,否则裱糊后有褶皱,尽量按经纬线与底胎平行;6、以宽平刀尽量压实,保证每处都粘贴牢靠;7、最后补漆糊,力求不留遗憾。

待裱糊的胎板

刮生漆面

刷生漆面方式

刷生漆面(交叉刷匀)

上生漆面(侧面)刷方式

布置于底胎漆糊上自然浸开

上完布后压实

褙布后上面上漆糊

褙布后上面上漆糊(刷方式)

裱完后压实.

裱完后侧面压实.

刚裱完状态

褙布完局部补漆糊

裱完后集结

褙布干透后,稍稍打磨边缘及背面。注意背面局部裱布缝隙里先补灰到与底胎背面齐平,力求完美。裱布一直要盖过四个侧面,即由正面一直拉到四个侧面且要有些许富余。侧面裱糊时更要注意,有的漆友可能会觉得侧面不重要,其实不然,侧面的结实度也直接影响着主体面,唇齿相依的关系。最后待干透后,直接以锋利之美工刀割掉多余之布即可(刀可平贴着反面割,这样美观,由于布上有漆糊,干透后很轻松就可以切掉)。如果敷背面去的话也可以,但要考虑存放的方式,以及背面的底胎处理。胎板背面起码三次灰,而且最后要补灰,虽然背面一般不会象正面那么讲究,但也不能马虎。

最少一道中灰两道细灰刮完后,水磨

水磨—旋转方式

水磨—横方式

水磨—斜方式

水磨—研磨

调下涂漆

“F”髹涂—横向

“F”髹涂—纵向

“F”髹涂—再横向

“F”髹涂—收边

髹侧面

下涂漆完成后,按以上方法水磨,

然后,就用过滤好的黑推光髹中涂漆!

再然后,用目左右的水砂纸水磨

再再然后,按以上方法髹上涂漆、目水磨,备用

再再再然后,没了!完工!攒钱吃个煎饼果子,好好犒劳下自己!

资料来源:西安生漆研究所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当代漆画”

《当代漆画》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健康扶持当代漆画的全球化发展,重点做好漆画艺术家的艺术扶持工作,实现社会各界和漆画艺术的互动对接;协助做好漆画艺术家的合作交流、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策展拍卖、培育品牌实体等活动,是覆盖全国的漆画艺术家宣传服务平台。

《当代漆画》工作室

-/郑会艳

邮箱:qsgart

vip..
1
查看完整版本: 漆文化讲堂有关漆画胎板制作的,一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