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媒学院
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成立于年,学院始终秉承“文以明道,笃行以传”的院训,坚持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文学、艺术学以及传媒类专业人才,为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提供合格人才和生力*。学院现开设6个统招本科专业、2个统招专科专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专业布局和科学的教学体系,依托于校级一流培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基础优势,为文学、艺术学类专业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科基础条件,学院专业品牌与就业品牌愈发凸显,毕业生就业前景广泛,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专业与行业协同、内涵与实践协调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目前,学院现有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约占80.6%,高级职称教师约占31.3%,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约占54.7%,教师学科背景涉及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广播电视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30%以上的教师是具有一线行业工作经验和海外留学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并举,坚持立德树人、以师为范的建设思路,已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积极践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创新提出“课赛练”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专业特色优势突出,师生荣誉多面开花、硕果累累。在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方面,文传学子先后荣获第十二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第十九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西省决赛一等奖、江西省体育舞蹈锦标赛第一名、第十七届“挑战杯”省级三等奖等全国及省内外赛事余项荣誉;学院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金贝壳未来影像季、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等全国赛事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全院教师以培养优秀的新闻传媒、戏剧文学、广播电视和电影文艺工作者为己任,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文化人、媒体人的摇篮。
招生专业
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
基本学制: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位/文学学位
专业代码:
广播电视编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具备广播电视艺术学理论基础和新媒体思维,熟悉传统电视、电影媒体与网络媒体特性,能够运用扎实的专业基础进行采、写、编、摄、评、说、播等,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广播电视传播概论、电视文艺理论、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采访、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画面编辑、电视包装与制作、摄影技术与艺术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胜任编导、策划、编辑、导播、摄影、摄像、主持、记者、灯光、后期制作、包装设计等一线技术工作,能在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策划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电影电视制作部门等文化产业领域从事影像、声音产品的生产制作与传播工作。
专业代码:
戏剧影视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具备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及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能通过团队合作与沟通在戏剧、影视产业具有文化见识、创新意识,具有职场竞争力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艺术概论、戏剧概论、外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史、中外影视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视作品写作、戏剧小品写作、话剧创作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文艺创作单位、影剧院(团)和电影制片厂、广播电视台等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编剧、评论、导演及戏剧影视创作等工作;在文教事业单位和相关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戏剧影视评论、教学研究等工作;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策划、创意、编导、戏剧创作等工作。
专业代码:
新闻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策和法规,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以及新闻采访、评论、编辑等业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文字处理写作能力,能在地方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采、写、编等工作,也能在中小型传媒公司从事新媒体创意和运营等工作,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国新闻史、传播学概论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以及新闻采访、评论、编辑等业务基础知识后,能在地级或以上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新闻宣传部门和传媒公司等从事新闻采写、编辑、记者、文字策划和媒体运营等一线工作;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专业科研机构从事策划管理、文案宣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代码:T
网络与新媒体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网络传播与媒介融合发展新趋势,系统了解网络传播技术、数字媒体与素材加工知识,具有较强的新媒体信息采编和舆情分析能力、能够进行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新媒体产品设计与推广、图片视频编辑与整合,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有新媒体运营专长、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导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网页设计与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编辑、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新闻摄影、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融合新闻学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胜任社会新媒体公司、网络宣传公司、地方新闻网站、地方**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新媒体部门的网络信息采集、策划、撰写、编辑、网络宣传等一线岗位;在地方或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记者、编辑、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及传播等工作;在文化广告类公司从事刊物制作与编辑,自媒体创业及团队内容创作与宣传工作。
专业代码:
汉语言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工作,可到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管理、文秘等工作。还可在相关的媒体文化传播单位,如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网络平台)、新闻网站及电视台、广播电台、文化创意公司等部门从事记者、编辑、撰稿、创意等文案策划与宣传工作。
专业代码:T
影视摄影与制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及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掌握影视艺术理论和摄影摄像技术,具备电影、电视、广告、图片摄影摄像能力,能在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网络媒体、广告宣传、学校及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等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与制作、教学与研究、生产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艺术概论、电影概论、视听语言、摄影基础、影视制作基础、影视照明、摄影史、数字图像处理、电视摄像、摄影技术与艺术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胜任宣传策划、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图像后期处理等一线技术岗位,适合在新闻媒体、报社、杂志期刊社、出版社、婚纱影楼、广告设计公司、广播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等文化产业领域从事影像、声音产品的生产制作与传播、摄影产品的宣传制作及计算机平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专科专业
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成绩合格获得学历证书
专业代码:
影视编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和掌握影视节目编导方面、广播电视艺术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特性,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后期合成及频道包装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媒体发展需求,有影像产品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主干课程
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影视剧本写作、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包装与制作、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胜任策划、编导、编辑、摄影、摄像、主持、后期制作、合成包装等基层技术岗位,能在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网络公司等文化宣传部门和影视制作单位,从事影像、声音产品的生产制作与传播工作。
专业代码:
中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成果导向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能够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或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训练、语言学概论、美学、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初中、小学等学校或培训机构从事语文教学与培训工作;能在文化事业机构从事文化宣传、管理和策划工作;能在新闻媒体部门从事文字编辑与新闻采访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从事秘书工作;也可在文化传媒公司从事网络传播、文化创意等工作。
师资力量
老师介绍
teacher
贾翔羽
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江西省名山文化艺术创作与传播研究院成员,江西省高级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主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等专业课程,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校级课题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指导学生实践创作,取得多项国家级赛事奖项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老师介绍
teacher
刘宇羲
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
井冈山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长期从事教学管理、行*管理工作,在“双一流”建设、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日常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教育管理。主持、参与多项省级、校级课题,发表省级及以上刊物数篇。承担本科生《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教学。
老师介绍
teacher
范韵琪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
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电影电视学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美学,主授课程:《广播电视制作技术》、《电视包装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先后组织策划学院多项学科竞赛、电影节活动,在学生后期剪辑制作和平面设计等专业技术方面有丰富的指导经验。
老师介绍
teacher
向永心
新闻传播教研室主任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曾指导学生参加历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获国家级铜奖,优秀奖、入围奖等多个奖项,担任年春季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场大奖教师评委。
在校期间,参编教材2部,专著1部,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讲授《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告学》等课程。
老师介绍
teacher
郑艾倍
文学教研室主任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负责人,江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术硕士,曾指导学生拍摄作品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企业金奖;获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广告与艺术(微电影类)赛项三等奖,多项优秀作品奖;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在校期间,多次获校级教学技能竞赛奖项,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两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项,校级课题三项,并发表核心论文一篇,多篇省级学术论文。
老师介绍teacher
谢爱民
副教授
新闻学专业负责人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
主持和参与市厅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和大广赛等比赛,获得省级挑战杯三等奖,也指导学生申报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营项目多项,具有丰富的指导参加各类学生大赛经验。
老师介绍
teacher
龚俊杰
副教授
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
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国文》、《公文写作》《唐宋八大词人》等课程教学工作。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规划、省艺术规划等多项课题。主编《大学国文》教材一部,副主编《国文基础》、《大学语文》教材两部,在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10余篇。
老师介绍
teacher
龚彦艳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
江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主授课程:《视听语言》、《电视文艺理论》。
曾获江西科技学院第二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校级三等奖;江西科技学院-第二学期教学反思三等奖;第十九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创意指导教师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节秋季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大学生广告节春季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西科技学院第三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校级三等奖;江西科技学院届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大学生广告节秋季赛优秀指导教师。
老师介绍
teacher
童文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传媒专业硕士。曾获第二届“诵读红色家书,牢记时代使命”教师组一等奖,主要讲授《口语表达艺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先后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荣获多项优秀奖项。
学生风采
大型原创自制特色活动:江科映画电影节暨颁奖典礼
学院特色文艺活动:文传之声大合唱比赛
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合唱队连续五年蝉联冠*学院组织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训与专业技能实践
央视电影频道报道我院师生获奖
文传师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软硬件设施
学院现拥有较为齐全的硬件设施,包括传媒综合实训中心、全媒体演播中心、摄影摄像实验室、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等专业实验室,教学配套高清摄像器材、4K摄像机、佳能单反照相机、无人机、斯坦尼康稳定器、轨道装置、灯光设备等专业设备近百套,能充分满足学生基础教学和实践、后期编辑、专题拍摄、艺术活动等教学应用需要。根据当前市场就业形势与不同专业一线技术岗位的需求,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音视频采集能力、音视频剪辑能力、图像设计处理能力等专业技能,组织开展浙江横店影视城特色实训在全省高校中属首创,同时与江西华广集团、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江西手机报等省内外10多家媒体和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质量教学实践平台。
学长学姐寄语
俞辉
18本编导9班
《我与文传的故事》
我与紫阳大道号的故事,从那个盛夏开始,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也开启了我与文传的故事。从初识到现在,数不清是到文传的多少天了,只记得自己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从懵懂到熟知,和文传早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这个故事里,有着和同学,和伙伴,和老师一起的场景,从课上的不断汲取,课中的讨论交流,课后的操作实践。为了一个作品和团队一起流的汗水,熬的日夜,在完成时获得喜悦。为了做好一场活动,兼顾着这方面的内容,在落幕时的成就感。还有着各种的篇章在不断的续写。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这是梦开始的地方,会一直保持着那份初心,不断前行,也祝愿文传的莘莘学子能在未来不断的追光逐影,与梦同行。还有那一句:风里雨里,文传等你;精英精英,全是明星!
周玲静
18本编导10班
《踏万千星河而来,携初心扬帆起航》
钟声响起结束的信号,一份答卷开启一段旅程,江科赋予的意义,是努力奋斗、拼搏成就理想。文传是不收卷的文章,是永不完结的电影,更是追求艺术的造梦工厂。
我与文传是相互影响的。老师们在专业方面的指导,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明确的方向,迷茫时的鼓励,是我坚持做许多事情的动力。一次次的活动让我的实践能力、知识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团队中充满着爱与关怀,遇到了几个相知的好伙伴,是我大学生涯里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为作业日夜奋斗过,也为圆满完成任务看过文传晚上十点的大门。我们也因文传的荣耀而满心欢喜,为竞赛获奖尽付所学。
记忆中的彩色,随时间吻雪濯水,洗尽铅华,愈淬愈坚。我们都是风雪路上的赶路人,因相遇而融化了彼此肩头的雪花,与文传相遇是缘分,更是幸运。你们披荆斩棘,踏星河而来,愿你们不忘初心,乘文传之舟再次启航。
陶磊丨19本编导1班
《奋斗》
光阴荏苒,加入文化与传媒学院这个大家庭已经两年了。在大家庭里,我学到了专业的影视知识以及机器操作技能。从最初的不会写脚本到现在的微电影拍摄,都积于学院一流的教育资源和老师的指导。
今年正值建*一百周年,在学院提供的平台和老师指导下,参加了有关红色活动竞赛,并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同时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文化与传媒学院带给我拼搏、奋斗的勇气,这种勇气我会继续保持下去,为学院争光添彩!同时,学院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期待各位新同学的到来!
郭芃含
19本编导9班
《追梦》
时光飞逝,我已经在文化与传媒学院学习生活了两年,很感谢它成为了我追求影视梦想的起点。学院内的虚拟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剪辑室、平面摄影教室等,都带给我不少专业知识和职业体验,让我更加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我的老师不仅在课上认真负责,在课后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