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摘要:镜头随脚走,苦练“脚力”,是对一名新闻记者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以《工人日报》年服贸会报道为例,深入探析现场跑新闻的必要性、面对新闻源如何跑新闻、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以期把握新闻报道生成的规律,从而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年服贸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场线下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此次服贸会报道,《工人日报》安排经济新闻部负责人组建了由经济新闻部、融媒体中心、摄影部等多部门的5名记者构成的前方报道组。从8月8日到9月11日,《工人日报》报纸发表服贸会相关稿件13篇。其中,《从京交会到服贸会,名称改变的背后有哪些不变?》影响力较大,被学习强国客户端首页推荐,阅读量多万,点赞量接近9万。《工人日报》客户端、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融媒体端共发布服贸会相关稿件54篇次,总阅读量多万。回顾《工人日报》此次服贸会报道,充分体现了“三工”(工人、工会、工厂)定位和民生经济视角,更充分体现了脚底板下“走”出新闻。前方记者每天“泡”在约20万平方米的场馆里采访,每走一步都算数。
一、跑会场浪费时间,为何仍要去现场
有过多次跑会经历的记者往往会得出这样一个“经验”——跑会场浪费时间。的确,想在会场上找新闻犹如大海捞针,有时跑一天会也不一定能捉到一条“活鱼”,耽误了新闻报道的出品时间。对于有着30多个场馆的服贸会,更是如此。但是,在一天一篇深度文字稿、2—3个融媒体作品的任务下,《工人日报》前方报道组仍然坚持到现场,基于以下三点:(一)民生经济的视角决定跑现场在服贸会开幕前的多次线上与线下选题策划会上,报道组敲定了报道的总体思路:以民生经济视角,拉近服贸会与老百姓的距离,寻找服贸会与老百姓生活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