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融“血亏”,没有科技“腿软”,没有文化“心虚”。——金巍
关于文化金融的只言片语(17)
——工具、机构与市场
——选自金巍新著《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
文化企业要利用文化金融发展壮大,就需要提升企业的金融能力,要主动认识和了解金融工具、机构和市场,积极利用好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所谓文化金融工具,广义上既包括根据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的特点设计的特殊的创新性工具,也可以包括传统金融工具在文化产业的一般应用。16就资管和文化经济两者而言,是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关系,虽有天赐之机,却是“冰火之恋”。艺术品是一种低流动性的资产,在财富管理中一般配置权重不会太高,但其良好的收益率刺激了需求,这种需求在财富管理层面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需求生成机制,由此形成了市场基础。银行服务文化产业仍是文化金融创新的最重要领域,在创新路径上,主要有产品创新、业务流程与机制创新、综合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方面。只有较高的专营化程度,才能保障较高专业水准的金融服务。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由文化金融和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推动,尽快设立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民营银行,是一条需要突破的创新路线。文化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证券化,需要积极了解和分析知识产权证券化尤其是版权证券化的原理和设计要点,要积极面对当前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体系缺陷、技术变革利弊和*策环境等现实问题。不是所有融资工具都适用中小企业,但以资产证券化扩展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是一种不错的选项,只不过,这必须要具备一些体系性条件,包括信用、评估和服务机制等基础设施性条件。文化保险不是一个“伪命题”。文化保险不是简单的几种险种的组合,它反映了保险和一种特定社会生产活动的关系在关系到公共利益的文化生产领域,应借鉴国际经验尝试推行文化领域的强制险。.06.0“元浦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