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休闲时选择的剧场演出,大概率会去看电影、话剧或者听音乐会。戏曲表演,几乎不在考虑之列。有距离感,看不懂,也不知道趣味是什么,每年接触戏曲的档期,就是春晚中这类节目出场的时候,当作最佳尿点。
事实上,放弃了戏曲这门艺术,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宝库,这简直就是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的一条最便捷、最雅致、最丰富、最有趣的通道!如果自己是戏曲小白,如何能让孩子有兴趣呢?今天这位妈妈带孩子入坑的故事,一定不要错过!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让她深度接触戏曲,这种地方艺术,在流传几百年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息息相关。就是一座活的文化博物馆。我希望她与生养自己的地方有深深的链接,家乡有一种别样的风情,成年时留居是自豪,离开有乡愁。我家接触戏曲对结果的期待,不是专业学习,而是懂这门艺术。爱得深,做个票友,就是不以演艺为生的戏曲曲艺爱好者;爱得浅,至少能看懂门道,听着觉得有趣,不会对独属于自己家乡或者国家的艺术形式,完全是个门外汉。因为我们定居北京,所以本文中,我给孩子找的资源主要是京剧,但是一来窥一般而知全貌,寻找资源的过程都是相通的,所以读者可以借鉴我的方式,深入自己城市的地方剧;再来,京剧有“国剧”之称,当我们上升到中华的范畴时,京剧同系我们的根脉。女儿大概五岁的时候,开始接触京剧,观剧看书,现在八岁,看了三十多部儿童和成人的京剧表演,也因为看书,对背后的门道了解不少,有自己喜欢的京剧故事,后来看了一些历史典故,也能把戏和历史做链接。虽然我从小接触这门艺术很少,但是在带女儿看剧,给她讲戏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宝藏,无论是培养好品格、启发想象力、培养艺术感还是激发对历史的兴趣,都有效果。现在越来越大,旅行的地方多起来,她对地方戏曲也开始逐渐好奇,也许长大,在她的心里,可以打开一张戏曲地图。本文介绍我这几年带孩子看戏的经验,以及收集信息的渠道和好演出、好书的推荐。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把戏曲这个宝贝收入囊中!01慢节奏的入门看戏,刚接触的小孩子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到剧院去看戏。因为一开演,熄灯特别暗,而且锣鼓声很响,太小的孩子会害怕。还有一点很重要,唱戏的唱词,一般听不懂,两边会有滚屏的字幕,孩子太小不认识字,就需要一直嘀嘀咕咕,孩子和周围人的感受都不太好。如果一开始给孩子难懂,和不舒服的印象,很可能就排斥下次再看,所以我宁可不着急,特别缓慢地进入。但是也要找方法,我希望她在什么都好奇通吃的年龄,能早点接触,留下美好印象。孩子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周围一个京剧班的汇报演出,我总是带着女儿去捧场,台上的孩子看下面那么多观众开心,懵懂的女儿,看小姐姐穿着漂亮的衣服,咿咿呀呀地唱也开心,目不转睛,一波一波的小姐姐,总是唱经典入门曲目《卖水》,听多了,女儿就经常跟着学“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圆咕隆咚的小娃娃,摆出小姐姐的手势和身段,从那个时候起,孩子就知道了世间的这种表演形式。如果周围没有戏曲班,可以用“少儿戏曲汇报演出”这样的关键字搜索,或者直接用地方戏,加少儿的关键字搜索,会找到一些年底和招生季进行汇报演出的少儿戏曲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