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简议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意义
TUhjnbcbe - 2021/7/20 7:37: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作者:许安平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时,曾于年4月19日接受时任新华社记者的赵德润采访,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县的工作要想干好,首先得有一个思想基础。如果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精神不振,就什么都干不成。”那一个人如何才能在思想上做到“思路清、精神振”进而“方向明、事业成”呢?愚以为读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一条最佳的途径。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人在什么主义的指导下、朝着什么方向、读什么内容的书则很重要。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国内形势、国际形势都未曾有过的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应当也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广读深读精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面中选一个点: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来探讨这个问题。多个点最终会组成一个面。一个人的“思路清、精神振、方向明、事业成”就这样慢慢清晰起来了。

曾有学者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立德树人”的大智慧之观点。本文认同这个观点。中华民族的这个大智慧,记载在孔孟之道、老庄之学等的思想经典著作诸如“四书五经”和《道德经》《南华经》等圣贤之书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有两大矛盾,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两个矛盾呢?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孔孟之道给出了化解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答案,老庄之学给出了化解人和自然之间矛盾的答案。中国共产*汲取这两种思想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创造了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本文在这种主题思想的指导下,仅就当今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些个人的心得和体会,因学识水平有限,定有不当之处,但旨在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抛砖引玉。

(二)

儒家学派(孔孟之道)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治家、教育家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东汉时期的*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也曾说:“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用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他们的话,是说:吟诵他们作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因此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啊;要想宣扬一个人的主张,一定要首先读那个人的书。本文借用的意思是“论今当先知古”:既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那探讨当今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就很有必要先得知道古人为何要读四书五经?愚以为这最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得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矛盾。前面有言:孔孟之道给出了化解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答案。比如说古代汉民族认为人都有五伦关系:君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下级关系)、夫妇、父子、兄弟和朋友。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家和万事兴”。意思是说,一个家庭要想一切事情都顺顺利利,家庭成员个个都生活幸福,就得家庭和睦。那家庭要和睦,生活在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就得处理好之间的情感和关系。那一个家庭里最少都生活着三伦关系的人:夫妻、父子、兄弟。这样,不管是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就得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处既能减少矛盾又能和和睦睦呢?儒家思想告诉我们一条基本的原则:“君义臣忠、夫义妇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在这条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不但和睦相处不断繁衍壮大,而且还为世界其他民族和睦提供了经验。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是世人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其实中国还有一项制度被西方人称为第五大发明,那就是在中国实行了长达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考试制度亦称科举选仕制度,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曾影响了东亚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和西方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科举考试制度始创于隋代大业元年(公元年),在经历唐、宋、元、明的过程中,亦有变革,到了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年),终于停废了。参加科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士人)跻身上流社会、做官(步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士人一旦考中举人、进士,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权力、地位和金钱就随之而来。因而在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士人不断地努力参加科考。而考试的出题、答题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明经科)是以四书五经为标准。古代的读书人要想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唯一的通道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先秀才再举人后进士。而要科考得中,必须得研读儒家思想经典“四书五经”。科举的停废,中断了士人的为官之路,也使四书五经受到了些许冷落,西学的内容开始受到了中国人的追捧。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革命家、教育家、*治家蔡元培,在年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时,曾推行教育改革,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西方化的新学制(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小学废止读经。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再也不学孔子之道、老庄之学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还打出了“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口号,使中国人彻底放弃了儒家思想。

(三)

改革开放使站起来的中国人迈开大步奔向致富之路。但在追求富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年10月27日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前景下,由于市场经济规则、*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央和国务院指出的这些问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里,都能见到。前不久,笔者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议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