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年宁波*转干部)
*转体会
(图片来自网络)北仑因港而生,因港而兴。集卡运输作为北仑港口物流产业中的基础配套行业,在我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收益、提升职业能力,妥善解决生活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北仑、发展北仑,笔者先后走访了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局、区交通局和区总工会等部门,调研了物流行业协会、车队等组织,并与部分车队负责人、集卡司机、部分居民进行访谈,全面了解集卡司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社会需求和存在困难,积极思考和探索对策措施,以期为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制定*策提供参考。
一、现状特点共调查企业12家,调查驾驶员名。
(一)集卡司机的基本状况
1.户籍所在地。宁波市户籍驾驶员占本次调查总数不到2%,剩余98%均为外地户籍,以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为主。
2.年龄与文化结构。驾驶员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以初中文化为主。驾驶员年龄普遍以30岁到49岁之间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4.24%,20岁至29岁之间的年轻人从事集卡司机的人数占有量最少,只有2.51%。由此可见,北仑区集卡司机存在文化程度低、年轻人少的明显特点。
3.运营规模与方式。从运营方式看,许多集卡车辆选择挂靠公司经营,其中约70%为个体车主,30%为雇佣司机。
4.收入与劳动强度。从驾驶员月收入来看,平均工资不到元。从驾驶员月工作强度来看,月平均工作天数在23天左右。
5.居住环境与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码头、物流园区、工业区等主要物流作业区附近,而且多以周边村落、城中村出租屋为主,与妻子、孩子共同生活。各方面生活条件和配套资源相对匮乏。
(二)集卡司机工作和生活特点
1.运营方式单一,规模小。驾驶员司机“人车分离”较为普遍,不少企业主自己不开车,雇佣司机开车。挂靠司机主要跟公司发生业务往来,没有管理、经济、组织上的从属性,存在管理上的“断层”。
2.劳动强度大,收益低。很大一部分集卡司机人随车走,以车为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多集卡司机为了争夺客户而主动降价,导致大部分集卡司机收益呈持续走低状,不少集卡司机的生活相对比较艰辛。
3.抱团倾向明显,流动性强。车主与集卡司机的雇佣关系变动比较频繁,雇主与集卡司机劳动关系不稳定。集卡司机以省外河南、安徽、山东户籍为主,进入这个行业大多数是经老乡介绍,大部分是亲戚或者老乡关系,平时生活居住比较集中,生活中抱团意愿强烈。
4.生活环境差,归属感弱。由于居住区域、工作特点等因素,集卡司机日常工作生活相对封闭。同时,外地人、集卡司机、低素质这些世俗的标签让很多集卡司机在心理比较自卑,与外界缺乏交流,加上家属就业、小孩就学等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较大压力,普遍缺乏归属感。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府对集卡司机的服务引导逐步重视,比如区总工会和霞浦物流园积极推进建设的“集卡之家”,对服务集卡司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就总体而言,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关爱、关怀服务还远远不够,表现在:
(一)服务主体缺失。
他们是流动人口登记的重点对象、是排查梳理不稳定因素的重点对象。集卡司机群体没有一个顺畅的发声渠道、诉求通道和可依托的维权平台,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表达,导致他们遇到问题就习惯于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