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汪涌豪诗集云谁之思的诗学境界与文化意
TUhjnbcbe - 2021/7/6 18:46:00

汪涌豪诗集《云谁之思》的

诗学境界与文化意义

蒋建梅

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因为诗意在远方?并非尽然,近处、平常处,退却世俗欲望,诗情如拂去遮蔽浮云的朗月,瞬间清辉。旅行是与世界相遇,更是与自己相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说:

“我觉得一个人走向内心的路,要比走向外部世界的路遥远得多。”

汪涌豪

走向世界就是走向自己,让自己与世界联结、共融、同在。遇见、发现内心世界的丰富、充盈与喜悦,就是旅行的目的、旅行于个体的文化意义。于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而言,旅行是对异域文化的实地观察,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多边互镜与视野交融,有利于祛除文化中心主义或文化追随主义,真正回到本土语境,在平等对话与有效协商的基础上思考自身的文化站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就是文化旅行的宏观意义。

汪涌豪教授的《云谁之思》正是一部兼具个体与民族、微观与宏观文化意义的诗歌集,是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欧洲文化的审美叩问与思量。作者走过历史烟尘里留下来的遗址、宫殿、墓地、古堡、故居,帕特农神庙的历史荣耀、佛罗伦萨的艺术殿堂、北约克郡勃朗特姐妹的荒原石桥……走进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建构的文明策展之地。凝缩浓聚的千年文明纷至沓来,激荡着作者善感敏思的心灵,令他“不做诗,则无以消解”。

文字是时间的永恒灵媒,世间一切速逝的救赎者。诗歌是文学世界中永远青春的女神。汪涌豪教授以一颗被中国传统诗学淬炼、被西方诗学浸染三十载的玲珑醇厚诗心,用灵动简洁洗尽铅华的文字,集成了《云谁之思》里氤氲着浪漫气质怀古述今的首诗歌,如大珠小珠落入了明净的玉盘,如波光滟潋的水域。这是东方诗心与欧洲灵韵碰撞的回音,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世界命运共同体视域内对欧洲文化的深思。

△汪涌豪摄影

十年来,汪涌豪教授叩访了欧洲大地上的自然奇观,名胜古迹。欧洲的异域山川、人间精灵、文明褶皱与废墟之下时间的永恒与沧桑,在作者的心灵里萦绕激荡。异域山川的美好、造化的神奇固然感发他的诗情,但作为人文学者,真正令他敬佩和触动的,是这片土地上历史深处闪耀过的人们穿越时间留下的物证与光辉,以及未来之路的可能。与上世纪初旅欧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欧洲文明曾有过的对国家民族未来的焦虑、敏感、伤痛的文化自觉不同,面对西方文明,新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心灵里更多的是东方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对话与期望。《流淌着枕上的卢瓦尔河》里中西文化时空并置的审美视角似乎可为此文化立场的一个注脚:

啊,浪漫的的卢瓦尔河,

有以包容和安慰飘零者的你的仁慈

迟滞了无数王侯的流荡,

他们的每一次的狼狈与薄情,

全不曾进入你的记忆。

你记不住的

还有秦时明月照过的汉朝的关卡

和远方的晚来风急,

究竟谁可以充当

那些情深者的精神故里。

△法国卢瓦尔河

(来源:“TasteFranceMag”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涌豪诗集云谁之思的诗学境界与文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