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景颇族50年后语言文化将消失,到时将徒有“景颇”的名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壳民族”。大家怎么看?
???????????景颇民族,虽然遍布东南亚各地,人口多达多;但在中国,只有区区19万多。这区区19多万景颇族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13亿汉族不断向景颇族地区移民,汉族在同化我们,景颇族内部还不团结起来的话,我们的民族离消亡不远!
假如我们的同胞们对“景颇族”这一称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身份证》、《户口本》上“民族”一档写着“景颇族”两个字,除此之外,其民族特性、特征一无所有,一无所知时,那他(她)还算真正意义的景颇族吗?或者将来只能在历史教课书中才能找到“景颇族”三字的时候,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的事啊!
不少农村景颇族青年男女来到大城市里学习、打工、谋生;在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灯红酒绿的城市里,耳濡目染汉文化及新奇事物,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卡拉OK取代了景颇族民歌,时尚装束取代了民族传统服饰、时髦发型取代了传统民族发式、、、不少现仍在城里打工和已到故乡的景颇族青年,淡忘甚至彻底放弃了景颇家人的传统礼仪、禁忌,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景颇语;民族感情淡化,宗教信仰淡化,有的甚至放弃景颇族民众遵从太阳神上坐而改信其它宗教,变成了似景颇族非景颇族的局外人,游离于汉与景颇之间,交际语言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要么使用汉语,要么使用汉景混杂的“新语言”。景颇语,景颇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过早出现断层,在城区景颇族居民、机关干部子女中尤为突出。本民族中的高层官员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淡化,对景颇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重视不够;远离族群、脱离语言环境、同化、异化、官方教育体制、城市化、使用者放弃、不同语言的混杂等等因素也是导致景颇语文萎缩和退化的必然结果。当前,在德宏地区专门从事:景颇语言文字研究,景颇族历史、文献、刀术研究和传授,文学、音乐、影视、舞蹈、戏剧、工艺、书画创作,景颇族医药研究与应用,景颇文翻译,广播、电视播音及编辑等专业人才已经严重出现断层,青*不接,后继乏人。在科技、宗教、历史、心理、行为、教育、商业、外贸、医学、工程、影视、体育、艺术、社科、理论等领域都很难见到景颇族精英的影子,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恳请*府、各个单位充分认识加强景颇语文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标准化景颇语文编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升业务水平,强化外宣工作,提高景颇语文的普及率和巩固率
景颇族同胞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母语,要认真学习景颇语文,了解景颇族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