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语境信息和意义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交际
TUhjnbcbe - 2021/7/5 8:01: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从前慢,日子长,在复杂程度较低、变化较慢的时期,人们觉得相互理解是不难做到的。然而,在生活变化迅速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变成常态。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努力去相互理解?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了什么,忽略了什么?语言的线性是怎么影响人们理解现实的结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理论提供了精当的参考系。

1

文化屏障:我们与现实的距离

文化的功能之一,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提供一个选择性很强的屏障。在许多不同的形态中,文化选定我们要注意什么,要忽略什么。这种筛选功能给世界提供了结构,保护着神经系统,使之免于“信息超载”。信息超载是用于信息加工系统的术语,它描述这样一种情况:系统接受的信息量太大、无法完全处理时,系统就发生崩溃。一位母亲要应付各种需求,比如育儿、持家、与丈夫一道寻欢,同时又要维持起码的社交生活时。千头万绪的事情同时发生,整个世界似乎都塌下来压在她身上了。此时她感到的是信息超载:对系统的要求(输入的信息)超过系统的处理能力。人们可以通过分派和确定先后顺序来对付这样的困境。制度性困境的解决办法比较而言不那么显著,但是高语境定律的解决办法似乎是适用的。换言之,如果在增加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不增加系统的体系和复杂程度,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使系统记忆库的程序只需要较少的信息就足以启动系统工作,似乎只有一个解决办法:给个人或组织预先编制程序。而预先编制程序需要借助“语境化”机制。在传播领域,语境角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承认。可惜,很少有人充分描述这一机制;即使有时得到充分的描述,也没有人去实施其中的洞见。“语境化”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我们正在发现它是什么东西,它如何运转。和“高语境—低语境”这个连续体紧密相关的,是对于我们和外部世界之间的选择性屏障,我们究竟有多大程度的知觉。由此可见,我们注意的东西、交际环境和信息超载,在功能上都是相互联系的。

2

语言的线性和现实世界的结构

美国*府在50年代花费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去开发俄语和其他语言的机器翻译系统。而这些最杰出的语言学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断定:最可靠、最迅捷的“翻译机”,是既精通语言又非常懂行的人。翻译机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并不是试用不够、时间不足、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而是另有一些原因。问题不出在语言代码上,而是出在语境之中,上下文具有程度不同的意义。没有上下文,语言代码就不完全,因为有一部分信息包含在上下文中。任何作家都知道,事件和用于描写它的语言相比较,通常是无限复杂、丰富的。语言的线性必然产生这样的后果:强调一些东西,牺牲其他东西。然而,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强调不仅是语言的特征,而且是文化的其余部分的特征。在生活的过程中,哪些东西你感知到了,哪些东西你熟视无睹,其中的规律并不简单。至少要考虑五套迥然不同的事件的范畴。这五套范畴是:主体(人的活动)、情境、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过去的经验、文化背景。决定这五个方面如何组合的模式,是人在幼年期学会的,这些模式多半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人有意无意吸收的东西,给世界赋予结构和意义。而且,他感知到的是“他想要感知的东西”。如果把其余四方面的因素(情景、地位、经历和文化)搁置一边,从理论上说,把人的一切活动排列成一个连续体是可以办到的;在这个连续体的一极排列的事件中,影响活动结果的很大一部分事件,处在人的显意识之中;排列在另一极的事件中,只有少数的事件是人们有意识地考虑的。人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境信息和意义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