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听生活挚语,笑看人生百态,
讲述心灵成长,领略生命精彩。
让心灵起锚,拔除生命迷雾,
让健康飞扬,寻找生活真谛。
为您讲述一段故事,一种心情,
为您分享一份执着,一种人生。
身体有健康,生命有尊严,
路上有风雨,心中有阳光。
您正在收听的是由山西“鑫佟博睿”大健康平台冠名播出的心锐电台。鑫佟博睿,立足于大健康产业,是山西健康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即山西大健康产业专业管理平台。“鑫佟博睿”主要依托国际乳品知名品牌“蒙牛乳业”发展,是蒙牛专卖店体系山西的运营中心。专业,专注,专一,只为让更多人和家庭达到“不生病,少生病,不住院,少住院”延年益寿的目标。心锐电台,是汇聚历史、人文、生活、百科、养生等综合知识为素材,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社群分享平台。心,心灵,锐,锋利、敏锐,勇往直前,锐意进取之意。
心锐电台,心与心的交融,为生命喝彩!
欢迎收听心锐电台
我是主播晓楠
文化本初的意义是什么?《周易》上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通过注重伦理道德,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我想这就是文化真正的本意。关于文化的讨论,关于我们这几年阳光、福报、成人达己的学习可以说热度越来越高,外延越来越大,但很多人对于它真正的意义有时候却越来越模糊。那么这些文化对我们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站在个人的心灵角度讲,我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给我们每个人找到一个生命的坐标系,也就是我们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坐标上来看待这个社会并且来处理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儿。
中国本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特有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通过学习“仁、义、礼、智、信”,通过学习福报文化等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最大的魅力和光芒是它平实的底蕴,充满日常生活的情调和最朴素的教导,还是它的高情远致,以及精神的高洁与纯粹。它有“晨则省,昏则定”这样琐碎平实的孝之教导;有“亲戚故旧,老少异粮”这样充满柴水油盐的待客之道;有“心口如一,童叟无欺”这样朴素而永恒的价值观,它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有“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有“斯世清浊异品,全赖吾辈激扬”这样当仁不让的慷慨气概。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成长我们的精神,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树立我们的价值观。
其次,学习传统文化,不是故弄风雅。有些人对于文化的学习,对于内心境界的修行存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它既不能直接帮助我们功成名就,也不能因为它而腰缠万贯,还不能带着我们实现理想和目标。其实,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在于悄无声息的渗透,我们或许会因为阳光文化的传播潜移默化的改变消极的心态,从而积极、豁达;我们或许会因为“善心、善念、善行、善举、善果”的净化,直击内心,从而修身养性;更或许会因为“成人达己”的影响,不经意间,成就他人,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比如我们学习的福报文化,它包含的内涵是因果思想、生死轮回思想、积德行善思想等。福报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处理家庭和睦,左邻右舍的关系时能时时刻刻以“善”为前提,树立我为人人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的果报。
福报文化就是帮助我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果思想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因有善果,做好事有好报。生死轮回思想是,前世做好人,做好事,来世得到好的超生。积德行善思想是,德不孤,必有邻。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积德行善虽不求回报,但最终会有报。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如果你想追求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即使得到了,那也是修来的,而不是求来的。你想得到这些,只求没有用,还要修行。
有些人也许会问:“我们这些修行人,是不是不要健康,不要平安,不要名气,不要钱财了?”不是!修行人所追求的是永恒不变的东西:永恒的健康,永恒的平安,永恒的钱财、名利。那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在对待身边人,在孝顺父母亲,在尊敬亲兄长,在任何一件小事的修行中自然而然获得的,健康、平安、名气等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有了。
再比如我们学习的感恩文化,不仅教会我们要感恩,更要报恩。
父母对子女之恩,叫做“慈”。孟郊《游子吟》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子女报父母之恩,叫做“孝”。《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下属报领导的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尽己之心,忠人之事,就是忠于对方的信任。朋友、同事、兄弟之恩,叫做“义”。贺铸词讲到“少年侠气,交情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我们不仅在家中要对兄长义气和敬爱,还要在社会上对朋友义气和敬爱,
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之慈,还以孝;
我们要学会感恩主上之遇,还以忠;
我们要学会感恩友朋之亲,还以义;
我们要学会感念夫妻之情,还以恩;
我们要学会感念祖国之恩,还以爱。
感恩从身边到远方的所有殷殷之情,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可现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比比皆是,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所以无论是孝还是感恩的学习、是福报和还是成人达己的分享迫在眉睫,给予传统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我们大有裨益。
再次,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做人,更好的做事,明白人生的真相在哪里,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明白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辆疾驰而去的列车,那么传统文化就是这趟列车的轨道,就是人生的方向,引导我们行驶的更稳更远,最后平安到达终点。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教育别人,而是为了改变自己,传统文化是一面镜子。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对照别人,而是拿来反观自己,找到自身不足。践行传统文化更充分汲取贯穿于其中的历史养料和思想精髓,把自己变成一个善良的人,最利他的人,最闪闪发光的人,然后再去影响他人,影响我们这个社会,从而改变我们每一个家庭,改变我们的国家,让家庭和睦,让社会和谐。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去服务他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为他人着想,每日事善,语善,行善,积善,就会改变和改造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孟子总之,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提升心性,磨炼灵*”,或者“修身”,是让心性向上提升。所以,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向上、向善、向好、向内。向上,君子上达,灵*要往上走;向善,要向善良光明的方向前进;向好,向好的方向前进;向内,内在的灵*,向内在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去迈进。
比如在《大学》中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首选“明明德”,其实就是提升心性,把我们的心打开。我们自己本来就具有善心,每个人都具有光明的自性,每人都具有美好的美德,我们本身就有很多很多的才华和能力,我们本身也有很多很多的智慧和福报,但这些都需要挖掘出来。
“在亲民”就是成人达己,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让人有一种亲爱他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感动。作为我们自己或者企业人,我们怎么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获得双丰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灵*得到提升的同时,物质上也能得到生活的保障。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强大自己,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把这一份对社会的关怀、对国家的贡献、对他人的帮助体现出来。
“止于至善”就是我们的人生方向,是无止境的提高自己的心性,大幅度的磨炼自己的灵*,让自己的心性和灵*达到至善。
有人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更多是价值观的体现,思想境界的体现。这些都会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做人、做事上。
正因为传统文化有这样丰厚的底蕴,所以,虽然时代飞速的发展,思想观念不停的变化,但无论是天真烂漫的三尺童子,还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亦或者您已进入不惑之年,更或者是庞眉白发的老人,都应该对传统文化怀着一颗热情的心去学习和传承,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和价值体系。它流经千百年,无声无息地穿行在国人的血脉中,潜藏在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的底层,或许我们未曾留意,不曾发觉,但我们的举手投足,都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密码。
在这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关键在于悟出其中道理,修身的关键在于培养真情实感。真正做到“学,则在其悟;修,则在其真。”
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同时更是“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的过程。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我们再见!
早晚一杯蒙牛奶生活别提有多美心锐电台,心与心的交融,
讲述万千故事,传承中华文明。
让声音成为纽带,连接你我;
让分享成为常态,博学惠众;
让收听成为习惯,丰富生活;
让文化成为信仰,严于律己;
让电台成为朋友,以诚相待;
鑫佟博睿,您身边的健康顾问,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