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化南丰ldquo鬼rdquo
TUhjnbcbe - 2021/7/3 7:38:00

精彩

“*”是个日常用字,用来指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一般而言,说起*,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感到害怕。但这样一个让人感到恐惧的词汇,却在南丰话中大放异彩,成为南丰人话中常见、常用的词。一定程度上,南丰话中如果没有“*”这个词,有的意思还真不知该怎样表达。如“这*天气”。你想想,如果你不用“*”这个词,你该用那个词来表达不好的天气这个意思?笔者罗列了一些带“*”的南丰话,对其意义进行一番简要分析。“**”。主要有“色*”“酒*”“烟*”“爱吃*”“吝啬*”等。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嗜好。指喜欢到了一定的程度。“色*”就是指好色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不是一般的好色。“酒*”就是指嗜酒到了离不开的程度,靠酒来维持日常的生命状态;“烟*”自然就是非常喜欢抽烟的人;“爱吃*”就是指非常喜欢吃零食的人:“吝啬*”就是非常吝啬的人。当然,这里的“*”显然指的是有某种嗜好的人,而不是人之外的其他植物或动物。例如一条狗特别喜欢吃肉,就绝对不能说这条狗“肉*”。“有*”。几个人在一起打牌,一个人总是输钱,他或她自然就会冒出一句:“有*。”找东西时,找了一会却没找到,“有*,刚才我还看到呢。”“有*”,表达的是一种无法言明,难以揣测的事情出现的意思。打牌总是输,原因呢?谁也说不清。刚才明明看见或拿在手里的东西,一下子竟然找不到了,感到很奇怪,很神秘。所以,南丰人就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用“*”来形容。另一方面,打牌手气差这种语境下的“有*”,还包含有倒霉、手气差的意思。顺便提一下。实际上,打牌这种语境下的“有*”,还包括“*在打”这样的说法。所谓的“*在打”,指的就是打牌者自己控制不了牌运、牌势,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控制。而中国人对于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喜欢用一个词语去指称——“*”或“*气”。打牌时这里的“*气”就是指手气。而实际上,这里的“*”与“手气”,是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而已。“*都没见到”。意思就是说,不但没见到像见到的对象,而且,连*都没见到。这里的见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大多数情况下指人。想见的对象没见到,所以失望,所以心里不愉快,所以就发泄“*都没见到,不要说人。”“*都没见到”是在特定语境下出现的话语。这个特定语境就是,你迫切想见到,而且,满怀希望。比如说,想见到恋人。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结果,到了预定地点,却连人影都没见着。心里免不了不愉快,免不了生气。当然,这句话不仅出现在这种语境下,更出现在失望的语境下。“哇*话”。“哇*话”或“*话连篇”,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个意思:不那么可信的话。一般都用在他人与你说了一通话之后,你不太相信,你随即就是一句:“哇*话”或“*话连篇”。比如,一位老师在听了学生的一番陈述之后,觉得学生的话不可信,就可能会说“哇*话”或“*话连篇”。大多数情况下,用“哇*话”。因为它语气更轻,不会伤人。“*话连篇”呢?则语气更重,容易让人生气。如果我们用“*话连篇”来指责一个成年人,他或她可能就会生气,而用来指责小孩,则可能不会有那样的效果。所以,“*话”就是指谎话,荒唐话。“*个*”。前面的那个星号,一般情况下,大多指形容词,也有用其他词语的。例如“好”“客气(指漂亮)”等,就变成了“好个*”“客气个*”。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好”,不“客气(指漂亮)”。它所表达的,也是一种失望后的气话。实际上,它所要表达的是:实际与想象中的差异大。再如,一人打完牌后,一熟人问:“今天手气还好吧?”打牌者可能正在为刚才输钱而懊恼,就冷不妨的一句:“好个*,输了……。”再如,“扭里细人考得还好吗?”如果考得差,则可能就说:“好个*,总呀考到……”。如果那人问:“今天赢了多少?”打牌者也可能会说:“赢个*,输了。”

“拓*迷”。“拓*迷”与“碰到*”意思差不多,都是指运气差。因为“*”是生活在阴间的,遇到*,就要倒霉。所以,遇到*的人,就是运气差的人。“拓*迷”就是被“*”所迷住,与遇到“*”一样,不吉利,运气差。这里的“拓”,本来是“得”。“得”就是“被”的意思,可能是语音传播的差错,人们就把“得”说成是“拓”。

“*晓得”,意思很明确,就是我不晓得,只要*晓得。“晓得”就是“知道”的意思。笔者以为,“*晓得”就是“我不晓得”的另一种说法。既然“*”的存在虚无缥缈,不确定。我不晓得,也就只有“*”晓得了。既然“*”是否存在都成了一个问题,那“*晓得”就更是一个问题了。所以,“*晓得”所表达的语气要比“我不晓得”更重,表示的意思要比“我不晓得”更能反映出我不晓得这种心理。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某人就电脑中*问题向你请教;“听哇电脑容易中*,是吗?”如果正好你也不怎么懂这个问题,你可能就会回答:“*晓得。”你一般都不会回答“不晓。”为什么?很显然,“*晓得”远远要比“我不晓”更能够表达“我不晓”这一意思。

一般而言,日常对话中,人们在选用词语或句子时,总是选择那些更能够表达自己意思的词语或句子。因为这样的表达,更能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因为在本质上,谁也不喜欢在与他人对话中,对方竟然听不懂,需要再问自己。那样的对话,是最不经济,最不合适的。让对方一听就清,一听就明才是交流的根本原则。

“挣*钱”。“*钱”就是给死人烧的假钱。给死人烧的钱,不是真钱,是假钱。是活人用来骗*的,假的。“挣*钱”就是挣假钱,挣空钱,也就是挣不到钱。“挣不到钱”的“钱”指的是真钱。既然挣不到真钱,指挣到了假钱。而假钱则是空的,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所以,“挣*钱”也可以是挣假的,挣不到钱,亏了。

“*拿到”。“*拿到”就是“*捉到”。人被*捉到,肯定会很害怕,就会大声喊叫。所以,南丰人把说话或吵口声音太大用“*拿到”。与此说法类似的还有“见到*”。因为人怕*,一见到*,就会大声喊叫,南丰人也把说话或吵口声音太大用“见到*”来指代。当然,这在修辞上被称为借代。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指事物本身。

“吓*”。据说,*怕人。又据说,一个人见到*,人会害怕。而如果一伙人遇到*,人多可壮胆,*就会被吓走。再说,*,本来就是虚无的,谁也没真见过。

(待续....)

作者:*行福

编辑:聂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南丰ldquo鬼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