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专业解析文化产业管理教你创造一个大
TUhjnbcbe - 2021/6/28 21:14:00

进入千禧年以后,中国的文化产业乘着互联网的快车道得以飞速发展,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影产业,从票房突破十亿的《泰囧》到《捉妖记》以24.38亿的票房超过《速度与激情7》,与其超强的营销策略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息息相关。去年上映的动画《大圣归来》更是国产动画的大突破,其衍生的动漫产品如玩具、文具、服装等网络大卖。

除此之外,动漫、游戏、音乐、视频直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也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些惊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一个新兴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这个开设于年的“新专业”到底有哪些小秘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看ヽ( ̄▽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用创意实现文化产业化、利润最大化。

专业定位:既宽且专

在发达国家里,文化产业早已在国民经济这台“大戏”中担任主角多年。从本质上说,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年1月,在各界“破解文化产业人才荒”的呼声下,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获得教育部抛出的“绣球”,成为首批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余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人才。学生在既要学习带有“文化烙印”的课程,如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语言文学、文化产业概论、世界文化产业概要、文化学等,还得学习必要的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知识,培养对文化产品和产业的敏感和把握能力。

高校还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文化经纪、创意与产品开发、制片管理、文化经济等。当你学习了诸如文物鉴定与拍卖、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音乐鉴赏这些有趣的课程之后,就会发现它确实是个内涵很丰富的专业。

当然,这个专业尤其突出文化经济和文化管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教学和具体实践。如果高校只是搬弄理论教育,根本没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眼高手低,离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甚远。

就业前景:忧喜参半

随着“文化产业热”的到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各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该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那部分人,很多都面临就业的压力。而一些调查显示,文化产业领域是缺乏人才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有专家这样感叹:“现在我们搞文化的人往往不懂经济,搞经济的人也看不上文化,两者之间脱节,很难形成文化产业。”“我们以前招了不少应届毕业生进公司,但效果很不好,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不行,学校给他们的就业培训不足,现在留在我们公司工作的很少了。”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徐先生的话一语中的。

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并不大,企业就没有做好接纳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准备,留给新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而且这些企业需要从业者具有大量的行业资源,包括信息、人脉等。所以,更多的毕业生因碰到“从业经验”的门槛而尴尬。再加上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类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多以民营为主,在很多学生的观念里,去这样的公司工作“不算工作”,也不会把这个看作是一份稳定的职业。

当然,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其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只是这个潜力的发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想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以后真的热起来,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对于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加强。这样,才能拥有纵横职场的“金刚不坏之身”。

·报考小贴士·

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临沂大学、辽宁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邯郸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

绝大部分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按照普通类专业进行招生的,也有少数学校是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如报考这类专业则需要参加艺考。

▍文章选自《求学》文科版

文章作者:吴建华

猜你喜欢:

正式挂牌!第四*医大学更名空**医大学!

高校新开设“小龙虾专业”!还有这种操作!?

拿到录取通知书,你的专业是否让你尴尬?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求学》

订阅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业解析文化产业管理教你创造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