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民营书业的深度改革与融合发展,3月29日下午,以“创新、融合、共享、发展”为主题的“十三五”民营书业推荐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指导,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作委员会承办,世纪金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忠,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纪宏,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登权,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勇等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副院长范*主持活动。
中国书刊发行协会理事长艾立民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忠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纪宏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徐登权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忠致辞原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共同支持指导,由中发协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中版协民营工作委员会主承办的“十三五”民营书业推荐活动于今日隆重揭晓,我谨代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本次推荐活动的圆满成功、对于获得推荐的优秀民营书业企业家代表、优秀企业、优秀策划人和全民阅读推广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十三五”期间,我国民营书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以创新思维打造了一批书业知名品牌,成为各地乃至全国范围、全行业的一面面文化旗帜。在推荐活动评审会上,汇集了各地民营书业的事迹材料,读来令人感奋、令人动容,比如,出身农家、怀揣文学梦想、持续坚持打造“中国卓越文化品牌”的重庆民营书业代表人物徐登权;“君子求义,利在其中”——“行品质之路、扬创新之帆”的山东世纪金榜集团董事长张泉;提出“每一个员工的梦想,就是金太阳的梦想”、带领员工实现5年年均增长9.6亿元的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万强;坚守家国情怀、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武汉市新新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奎英;一手致力企业发展、一手承担社会责任,被家乡评为“最美扶贫人物”的湖南三贤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邓贤民;从一个小书摊起步、26年间建成一家集图书策划出版、发行服务为一体、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的知名文化企业成都新新文化的掌门人岳晓慧女士;再比如,以“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坚守教育行业23年的优秀企业河南天星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以技术助力行业融合发展的北京益华鼎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专业化产品服务教育的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研发的石家庄荣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等。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们,致力于推动出版发行行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融合、共享、发展,致力于推动民营书业的新技术应用、迭代创新,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和群众文化消费活动的健康与繁荣发展,在汹汹疫情来临之际,他们挺身而出,携手抗疫,担当奉献,彰显大爱之心。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出版发行行业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建设者、实践者,民营书业身居其列,要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为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当仁不让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参与和推动出版发行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做出我们民营书业应有的更大的创新性、创造性贡献。去年年末,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坤明同志在《辞海》(第七版)出版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益求精抓质量,用心用情出好书,为人民奉献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坤明部长指出,推动新时代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放在突出位置,精心抓好重大主题出版,打造出更多无愧时代、泽被后人的“传世书”,打造更多内容过硬、文质兼美的“良心书”。要适应读者阅读习惯、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创新出版业态、产品形态、图书样式,不断增强出版业的活力竞争力。坤明部长对新时代出版工作的要求,同样也是对“十四五”时期民营书业的长足进步提出的殷切期望。我们看到,从年至年,“全民阅读”已连续8年写入国务院*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到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站在新高度的新谋划,为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动能,有助于全民阅读的均衡化发展和向基层延伸。“十三五”期间,民营书业为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十四五”时期,为全民阅读再立新功,更好地引导、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需求,既是民营书业职责所系,也是机遇所在。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物发行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呈现出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出版物发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版物有效供给尚不充分,实体书店创新能力尚待提升,网点建设尚需大力拓展,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产业供应链体系急需加强。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同志在今年2月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破解难题的三点思考:创新阅读服务、提升信息化标准化应用能力和打造良好市场生态。该报道引起了业界、学界的广泛共鸣。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强国建设、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阅读以及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与*策要求,围绕“十四五”时期民营书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粗浅的思考与建议:第一,勇于打破思想藩篱,从观念上进行自我革新。
民营书业要以观念革新作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先导,强化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等方面意识。要依靠数据、技术等新要素的创新和完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生产、流通、消费生态体系建设。
进一步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首先要加速文化数据体系的建设步伐。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出版发行产业新体系,助力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体系升级,引领出版发行产业实现新的增长。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的法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新业态、新领域、新技术的保护机制和规则。
第二,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培养,激活文化生产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人才是基石。
出版业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行业,更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理应担当重要使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出版人才培养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媒体人才和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懂出版、懂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稀缺,这也是出版发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要打造一支真正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团队,就要大胆起用年轻人,让他们成为主力*,实现人才队伍的老中青结合。
第三,让高质量出版与高质量阅读相互滋养。首先,在大数据与融媒体时代,出版发行业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建立用户画像,实现受众与内容的精准匹配,引导出版物更加符合读者与市场需求。其次,要将“高大上”的出版选题与“接地气”的表现形式相结合,通过跨媒体开发与全媒体传播,形成市场普及与受众覆盖,进一步提升主题出版在*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再次,要将思想的深邃、艺术的感染、内容的厚重与策划的独创、表达的晓畅、装帧的新颖结合起来,在理论的冷峻中注入文化的温度,让“有意义”变得“有意思”,庄重之外,更添生动活泼,令读者兴味盎然。第四,技术应用是书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席卷全球的疫情让出版业认识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对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对数字出版等新兴业务的布局,加快了对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的探索,加速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技术的发展与业务要完全融合到一起,不能是彼此割裂的状态。出版发行业要依靠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纸电融合、纸网融合,数字出版与智能化教育融合、阅读终端跨界融合,打造全媒体出版服务体系。
第五,推动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引导阅读需求。
今年“两会”上,“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写入了*府工作报告,可见*和*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当前,全民阅读的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盲点,例如,当代中国的城乡、校园、家庭、特殊群体、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读者各自面临的阅读障碍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研判挖掘,把问题都列出来,把消费侧需要解决的短板系统地梳理清楚,有针对性地改善内容供给与服务,全民阅读事业就能够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过去8年间连续举办了“书香中国万里行”大型巡回采访活动,行程几十万公里,走进20多个省份,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调研每一个书香城市的阅读状况,从*府支持、*策引领、阅读环境改善、阅读内容的供给侧、消费侧状况等方方面面切入,全方位解剖书香城市、书香农村、书香校园的全民阅读推广实践。只有充分了解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后,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下一步,书香中国万里行巡回采访活动中,也将围绕民营书业的改革创新,邀请在座各位到我们的全民阅读“红沙发”访谈节目做客,聚焦读者需求,共商民营书业的“十四五”发展大计。
第六,要将社会效益始终放在第一位。
年是中国共产*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启动的关键之年,书业要更加坚定地创造社会效益,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出版发行业作为精神产品和精神服务的供应方,要始终将社会效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图书事业无论发展到何种形态,运用了何种技术手段,都要有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都要坚持底线思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公序良俗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可逾越,这就是书业融合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作为书业编辑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高度与业务水平,扎根深厚的文化沃土中寻找灵感,创造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
作为出版产业链来说,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宗旨,策划更多主旋律作品和传播正能量的好作品,壮大主流声音,走专业化、特色化之路,以精品创品牌。
作为发行产业链来说,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推进全民阅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加强发行网点建设力度,让实体书店、农家书屋等辐射更多地域,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举办读书月、作者签售、“你选书我买单”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选书、评书、品书、知书、爱书,真正发挥其全民阅读推广主舞台、主阵地的作用。
中发协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
《民营书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