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权威数据。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7.8%(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的比重为4.5%,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本文梳理了国家统计局近10年发布的文化产业数据,“三大行业”和“九类业态”的数据变化,深度剖析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当前的市场发展逻辑,为更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路径。
数说文化产业增加值十年之变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文化产业才在我国逐步兴起,年“十五计划”第一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概念,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年以来,随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实施和统计制度的建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与年相比,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52%,提高近0.4个百分点。(见图1)
-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大幅度高于同期1GDP年均增速(见图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占GDP的比重达2.75%;年是亿元,比上年增长21.96%,占GDP比重为2.85%;年则为亿,比上年增长34%,占GDP比重3.48%、同比增长0.63%。(见表2)
△图2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国家统计局对年颁布实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并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新标准,对已发布的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相同口径的调整: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亿元修订为16亿元,与当年GDP之比由2.85%修正为3.28%。(见表2)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对比表(表2)
年以后,在欧美债务危机等国际环境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也出现短暂“放缓”。受此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自年开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开始出现大幅下降(见图3)。年其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年是34.07%)增长了18.15%,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与GDP的比值为3.63%,同比增长0.15%,下降了0.5个百分点(见图3、图4)。
—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仍保持年均增长12.9%,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4%,首次突破4%(见图5)。
这表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尤其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文化产业的总量和基数都明显扩大的前提下,虽然出现波动下浮期,仍然保持了高于全行业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见图6),并实现了“双突破”,展现出文化产业在经济动能换档时期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图6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然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并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年以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比重下降的拐点逐步开始显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年为4.14%)仅提高0.0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同比(年为0.17%)下降了0.11个百分点(见图8)。
正当业界感叹文化产业增速放缓,对文化产业何时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所动摇之时,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权威数据显示,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8%,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见图9)。
这个结果出乎业界很多的预料,究其原因除了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本身因素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年国家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对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进行了修订,故比重相应有所调整。
与此同时,年底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年4月颁布实施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其中难免会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上扬,但占GDP的比重增速并不大,反映出了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后面将展开分析)。
对比年以来近10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见表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虽然比上年增长7.8%(未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年为18.57%)下降近10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5%,仅比年4.48%仅提高0.02个百分点;占比增速比年0.28%,下降了0.26%。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对比表(表2)
导致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再次出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仍然是与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背景有关。年国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国民经济进入总体平稳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见图10)。
△图10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反观,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虽然下降到7.80%,但仍然高于国民生产总值6.1%的增速。这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恰恰反映出文化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所带来新特点和新变化。
结构对比分析找准市场逻辑
通过前文对近10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变化对比分析,大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但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当前的市场发展逻辑,仍需要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核算统计数据中打开突破口。
01
从行业分类看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亿元,占比为26.8%,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亿元,占比为9.8%,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见表3、图11)
△年文化产业“三大行业”增加值核算结果(表3)
由图所见,很明显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文化服务业贡献最大,占全部增加值的63%;其次是文化制造业,占全部增加值的27%,而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仅占近1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三大行业”所占比重对比(表4)
一是文化服务业稳坐“头把交椅”。由图12、图13可见,近10年来,在“三大行业”中,文化服务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年亿元,到年增加至亿元,增加了4.7倍,翻了“二番”。从构成占比看,年占比为53.7%,到年占比为63.4%,增加了10个百分点,年均保持在55%左右的占比。
二是文化制造业堪称“千年老二”。纵观10年来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变化(见图14),虽然内部构成占比从年开始呈现坡形下滑趋势,由年占比39.7%到年占比26.8%,下滑了近13个百分点。但其增加值仍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由年增加值亿元,到年增加至亿元,增加了2.7倍,翻了“一番”。因此,堪称业内“千年老二”毫不夸张。
三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稳中求进”。与前面这位“大哥”相比较,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算得上是典型的“稳三弟”(见图15、16)。从年亿元到年亿元,增加了亿元,是10年前的7倍,年均增加亿元。从构成占比看,年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到年增长至9.8%,增长4个百分点。从年开始,所占比重年均保持在9.8%。其市场空间仍有拓展潜能。
02
从活动性质分类看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传播渠道比重提高最多,占比为11.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文化相关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亿元,占比为30.7%,比上年降低2.5个百分点(见图17、表5)。
△年文化核心领域及相关领域产业增加值核算结果(表5)
为便于系统分析对比,本文对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两大领域”可比数据进行了梳理(表6),将从文化核心领域、文化相关领域增加值及构成占比进行对比,找出其背后的市场逻辑。
△—文化核心及相关领域产业增加值对比(表6)
·一是核心领域增长最快
6年来文化核心领域增加值增长最快,从年亿元到年增加至亿元,增长2倍翻了“一番”;构成占比由年61.3%到年增长至69.3%,增长了8个百分点,构成占比年均保持在65%(见图18)。具象到内部6项(年前为7项)可见其特点和变化。
1、新闻信息服务持续向好
在核心层6类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新闻出版发行)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以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口径统计时,构成占比年均保持在6.7%以上;—年以新闻信息服务口径统计,构成占比有微小波动,但构成占比依然保持年均13.5%的增长速度(见表7)。这其间主要是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内部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化核心领域(新闻信息服务)增加值对比(表7)
2、内容创作生产成为重要内核
在核心层6类行业中,内容创作生产始终保持强劲增速。以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口径统计时,构成占比年均保持4.5%上下;年纳入“内容创作生产”口径统计后,与数字内容服务、工艺美术品制造等行业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年构成占比年均保持在21%以上,占据了文化核心领域的三分之一(见表8)。这块市场增量值得